正文

《去印度,去印度》鹿野苑的故事與遺跡(2)

去印度,去印度:帶著禪的行囊 作者:伊洛


這塔建于公元前3 世紀孔雀王朝崇佛的阿育王時期,4 世紀笈多王朝時期又重修。現(xiàn)在塔損壞嚴重,頂部崩塌,東南基座被移走,后人代以石塊充填。

關(guān)于塔址,據(jù)說是彌勒佛受記之處。當年如來在鹿野苑說法,預(yù)言未來將有高人如何如何,座中彌勒便道愿作那種高人。如來首肯:“創(chuàng)汝所言,當證此果。”其實就是如來挑選繼承人、彌勒自薦被批準的地方。

佛經(jīng)稱,天界四千年、人間數(shù)億年后,彌勒佛將出世下凡,在龍華園龍華樹下得道成佛,三度說法,度盡上、中、下根之眾生,號稱“龍華三會”。中國的彌勒佛是布袋和尚的形象,純粹是本土化的結(jié)果。

按佛祖的說法,彌勒就是未來佛,曇麥克塔就是紀念彌勒佛的。

看來,不但過去的人需要佛,現(xiàn)在的人需要佛,未來的人也需要佛。不論何時,人的疑惑與追求總是共存的,路漫漫其修遠兮!

與曇麥克塔相距百米、遙相呼應(yīng)的位置,本應(yīng)該坐落的是室利達摩羅吉迦塔。

它由阿育王所建,直徑13.49 米,全為磚造,高大雄偉。7 世紀玄奘到時,“基雖傾陷,尚余百尺”??上ё?2 世紀以后毀坍,目前僅余龐大的磚基平臺,隱約可以想見當年的雄姿。更重要的是,玄奘稱該塔“前建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潤,鑒照映徹”。

玄奘見到的這根柱子,正是傳說中的阿育王石柱。最精美的柱頭部分已被送入鹿野苑博物館,當天博物館不開放,未能一睹真面目,但對它的形象卻早已熟悉,因為印度的國徽用的正是柱頭的四面獅子像。獅子身下是鐘形蓮花圖案,上刻大象、奔馬、公牛和獅子四種動物,間以法輪形象。整個柱頭用一根拋光精細的砂巖雕琢而成,石呈青灰色,滑膩如鏡、光澤似玉,鬼斧神工、令人贊嘆。

在現(xiàn)場,我只看到石柱的柱身部分,已經(jīng)斷為五段,最下一段留在原處,其余四段散豎周圍,外面還護以圍欄。

這個塔、柱所在,正是佛祖初轉(zhuǎn)法輪、開導憍陳如等五位的所在。

《去印度,去印度:帶著禪的行囊》讀書網(wǎng)·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