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提議起初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但在嘗試性地雇傭了一批華工之后,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低廉的勞力成本讓公司大多數(shù)人看到了雇傭華工的好處。
由于急需勞工,負責西段工程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派人前往中國廣東等地,大量招募勞工。1865年,北美大陸前所未有的華人登陸潮開始了。
在這一年,近萬名中國人先后乘船抵達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并乘火車達到太平洋鐵路的施工現(xiàn)場。此時,太平洋鐵路已經(jīng)推進到內(nèi)華達山脈。
具體現(xiàn)場施工的總監(jiān)工名叫詹姆斯·哈維·斯托布里奇,他的妻子漢娜·瑪利亞·斯托布里奇是這個工地上唯一的女士,也是華工們艱辛工作和生活的見證者。
修建太平洋鐵路,內(nèi)華達山脈是必須翻越的屏障。1865年秋,數(shù)以萬計的華工大軍陸續(xù)運抵內(nèi)華達山脈的“合恩角”。合恩角,原指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合恩島上的陡峭岬角,附近的洋面由于受到南極西風帶的控制,強風不斷、氣候寒冷。合恩角處于當時美國東、西往來的必經(jīng)航道,因此它成為所有航行于此地的人們的噩夢。
內(nèi)華達山脈的“合恩角”則是一個地勢兇險的無人之境。這里的峭壁近乎筆直,山崖之下便是洶涌的美利堅河。在這里開鑿路基,一度被認為是天方夜譚。怎樣完成這個近乎不可能的任務?斯托布里奇和隨隊的技術人員對此一籌莫展。就在此時,華工提出了一個在美國人看來不可能的設想。
在中國的巴蜀地區(qū),自古便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描述,這里地勢崎嶇,險峻可見一斑。然而中國的古人們,卻硬是將這個天塹變成了通途。至今我們依舊可以看見,在許多陡峭的山腰上,分布著蜿蜒的“棧道”。華工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便源自這個古人智慧的結晶。華工們提議,準備足夠數(shù)量的竹籃和繩索,由他們坐在籃子里,并將竹籃用繩子拴住從山頂放下至一定高度,然后在山壁上鑿出炮眼,填入炸藥,炸出路基。
緊張的工期迫使管理層采納了這個建議。這樣的施工方法最初收到了奇效。但隨著路基的推進,工程事故接二連三地發(fā)生。
由于炸藥爆炸的時間不確定,往往還未等華工升到安全的高度,炸藥便被引爆,許多華工被炸死炸傷。這樣的慘劇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盡管身處如此危險和惡劣的環(huán)境,華工們依舊勤勤懇懇,毫不怠慢。半年之后,竟硬生生地在“合恩角”上炸開了一條通途。在向公司匯報工程進展時,斯托布里奇五味雜陳,他既難掩內(nèi)心的激動,又為華工們的生命感到惋惜。幾個月來,華工的損失已達千余人。此時他不知道,更大的挑戰(zhàn)還在等待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