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歷史大師談》第三章 霸國與霸業(yè)(12)

中國歷史:大師談 作者:張蔭麟


越人在公元前五三七年以前的歷史除了關(guān)于越王室起源的傳說外,全是空白。是年越人開始隨楚人伐吳,其后吳師入郢,越人即乘虛襲其后。入郢之后十年,吳王闔閭與越王勾踐戰(zhàn)于檇李今嘉興大敗,受傷而死。其子夫差于繼位后三年前四九四年大舉報仇,勾踐敗到只剩甲楯五千,退保會稽今紹興,使人向夫差卑辭乞和,情愿稱臣?xì)w屬。此時有人力勸夫差趁勢滅越。夫差卻許越和。大約一來他心軟,二來他認(rèn)定越再無能為,而急于北進(jìn)與諸夏爭霸,不愿再向南荒用兵了。在此后十二年間,夫差忙于伐陳伐魯,筑城于邗即今揚州,鑿運河連接江淮,從陸路又從海道吳以舟師從海道伐齊為我國航海事見于記載之始伐齊,和朝會北方諸侯;而勾踐則一方面向夫差獻(xiàn)殷勤,向他的親信大臣送賄賂,一方面在國內(nèi)獎勵生育令壯者不得娶老婦,老者不得娶壯妻;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并給人民以軍事訓(xùn)練。前四八二年,夫差既兩敗齊國,大會諸侯于齊的黃池。他要學(xué)齊桓、晉文的先例,自居盟主。臨到會盟的一天,晉人見他神色異常的不佳,料定他國內(nèi)有變,堅持不肯屈居吳下,一直爭執(zhí)到天黑,結(jié)果他不得不把盟主的地位讓給晉國。原來他已經(jīng)秘密接到本國首都吳原都句吳,在今無錫東南,至夫差始遷于姑蘇,即今蘇州被越人攻陷的消息了。夫差自黃池掃興而歸后,與越人屢戰(zhàn)屢敗。前四七三年,吳亡于越,夫差自殺。勾踐踏著夫差的路徑北進(jìn),大會諸侯于徐州據(jù)顧棟高考,此徐州在今山東滕縣,非江蘇之徐州,周王亦使人來“致胙”。后又遷都于 琊越本都會稽,即今紹興。至勾踐前一代遷諸暨,筑起一座周圍七里的觀臺,以望東海。這時越已拓地至山東,與邾、魯為界了。

勾踐死于前四六五年,又六十三年而晉國正式分裂為三,那是戰(zhàn)國時代的開始。在這中間,越滅滕后恢復(fù),滅郯;楚則滅蔡、滅杞、滅莒,亦拓地至山東境莒后入于齊。在轉(zhuǎn)到戰(zhàn)國時代之前,讓我們補記兩個和向戌先后并世的大人物;一個是鄭公孫僑,字子產(chǎn),即弭兵大會中鄭國的代表之一;另一個是魯孔丘,字仲尼,即后世尊稱為孔子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