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歷史大師談》第五章 秦始皇與秦帝國(5)

中國歷史:大師談 作者:張蔭麟


第三節(jié) 新帝國的經(jīng)管

秦自變法以來,侵略所得的土地,大抵直隸君主,大的置郡,小的置縣,郡縣的長官都非世職,也無世祿。始皇沿著成例,每滅一國,便分置若干郡。而秦變法以來新設(shè)的少數(shù)封區(qū),自從嫪毐和呂不韋的誅竄已完全消滅,既吞并了六國,秦遂成為一個純粹郡縣式的大帝國。當這帝國成立之初,丞相綰主張仿周朝的辦法于燕、齊、楚等僻遠的地方,分封皇子,以便鎮(zhèn)懾,但他的提議給李斯打消了。于是始皇分全國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監(jiān)御史,掌監(jiān)察。這種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當時朝里掌民政的最高官吏有丞相,掌兵事的最高官吏有太尉,掌監(jiān)察的最高官吏有御史大夫。

這三十六郡的名稱和地位是現(xiàn)今史家還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大概的說,秦在開國初的境域,北邊包括今遼寧的南部,河北、山西及綏遠、寧夏兩省的南部;西邊包括甘肅和四川兩省的大部分,南邊包括湖南、江西和福建;東以福建至遼東的海岸為界。從前臣服于燕的朝鮮,也成為秦的藩屬。此外西北和西南邊外的蠻夷君長稱臣于秦的還不少。我們試回想姬周帝國初建時,西則邦畿之外,便是邊陲,南則巴蜀、吳、楚皆屬化外,沿海則有徐戎、淮夷、萊夷盤據(jù),北則燕、晉已與戎狄雜處;而在這范圍里,除了“邦畿千里”外,至少分立了一百三十以上的小國。我們拿這種情形和三十六郡一統(tǒng)的嬴秦帝國比較,便知道過去八九百年間,諸夏民族地盤的擴張,和政治組織的進步了。嶧山的始皇紀功石刻里說:

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攻戰(zhàn)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陁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復起。災(zāi)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

這些話一點也沒有過火。

在這幅員和組織都是空前的大帝國里,怎樣永久維持皇室的統(tǒng)治權(quán)力,這是始皇滅六國后面的空前大問題,且看他如何解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