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來,行動是跟著感覺走的,但行動和感覺其實是同步的。行動更多地受意志控制,但感覺不是。我們可以通過規(guī)范行為來間接控制我們的感覺。
“因此,如果我們不再快樂了,找回快樂的最佳方式就是開心地熬夜,開心地做事、說話,就好像我們已經很快樂了一樣……”
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在尋找幸福,而找到幸福的方式只有一種,那 就是控制自己的想法。幸福并不取決于外部條件,而是取決于內在想法。
你是否快樂,并不取決于你有什么、你是誰、你在哪里或者你在做什么,而取決于你對幸福的看法。舉個例子,兩個人可能在同一個地方做同樣的事情,兩人的經濟實力和聲望相仿,但他們之中可能只有一個人是幸福的,而另一個可能會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個悲劇。為什么會這樣?這是因為他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不同。我看到過許多貧苦的農民在熱帶地區(qū)辛勤勞作,他們使用的工具十分簡陋,生活也十分困苦,但他們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而在紐約、芝加哥和洛杉磯的高檔寫字樓里,人們天天吹著空調,我所看到的幸福臉龐也絲毫不比那些熱帶農民多。
莎士比亞說:“世上之事本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人們的想法不同而已?!?/p>
林肯曾經說過:“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他們想要變得多快樂就能變得多快樂。”他說得沒錯。我在紐約的長島火車站沿著樓梯向上走時,就看到過一個鮮活的例子。三四十個拄著拐杖的跛足男孩在我的正前方奮力爬樓梯,其中有個男孩還得別人幫把手才行。我被他們的歡笑聲感染了,并和他們的負責人聊起這些孩子的樂觀。那個負責人說:“的確是這樣,當一個男孩發(fā)現他將終生殘疾的時候,最開始他會震驚。但接受了這個事實之后,他就會接受命運的安排,然后變得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快樂。”
我覺得我得向這群孩子脫帽致敬。他們給我上了一課,終生難忘的一課。
在公司的封閉式辦公室里,一個人工作不僅很孤獨,而且還失去了與公司其他員工交朋友的機會。來自墨西哥的塞克拉·瑪利亞的工作性質就是如此。每次聽到公司其他同事的閑談和笑聲,她都很羨慕她們之間的友誼。在入職后的前幾周里,每次在走廊里與這些同事擦肩而過時,她都會羞澀地看向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