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2013:關鍵問題》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為何不同步(10)

中國2013:關鍵問題 作者:胡舒立


勤勞而不富有的怪圈

為什么中國人勤勞不富有,我曾試圖回答這個問題。1998年時我計算了幾個國家的勞動者在當年工作的小時數量,當時我的估算是中國工人2200小時。工作小時最少的是荷蘭人,1350小時,一年中度假的時間很多。這些國家的制造業(yè)工人工資增長速度比GDP增長速度還要快,跟中國的情況完全是反過來的。在一些學者看來,他們更喜歡中國這樣的模式,以低人權帶來的低勞動力成本,將GDP做得越來越大,國家和政府的稅收越來越多,表面看來國家更富強了,但是這種模式會使國富民窮的局面越來越惡化。

關于勞工權益,中國經濟發(fā)展到今天,不能再像原來一樣去壓制工人的罷工權,或者組織自己工會的權利。如果我們將企業(yè)和員工看作是博弈的兩方,企業(yè)到現在可以通過并購擴大自己的勢力,跨越很多行業(yè)并購,使企業(yè)的地位越來越高,談判的地位也會越來越上升,就像富士康一樣;但是在勞動者層面,并沒有發(fā)生同樣的變化。如果連自己去結社的權利都沒有,那每個勞動者只能作為一個單個的個體存在,沒有權利通過自由的結盟形成一個群體,就是說,企業(yè)可以通過并購來組織一個越來越大的公司,而在職工這一方卻沒有這樣的變化發(fā)生,這種不對稱顯然不利于工人權益的提升。

我們不能為了GDP的增長,為了保持中國低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低人權的優(yōu)勢”,繼續(xù)限制工人結社的權利,甚至于罷工的權利。結社權利是最核心的經濟權利、社會權利、政治權利之一,這是基本的和根本性的,我們不能夠為了保持低勞動力成本而繼續(xù)去做這種限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