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連接》第1章 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19)

大連接:社會網(wǎng)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對人類現(xiàn)實行為的影響 作者:(美)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但是,有些學者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雖然無論是在地理位置上,還是在文化上,內(nèi)布拉斯加和波士頓都相隔較遠,但這兩個地方都在美國境內(nèi)。因此,2002年,由物理學家轉(zhuǎn)行的社會學家鄧肯·瓦茨(Duncan Watts)和他的同事彼得·多茲(Peter Dodds)、羅比·穆罕默德(Roby Muhamad)決定再做一次米爾格拉姆的實驗,不過,范圍擴展到全球,人們的溝通工具也改為電子郵件。他們招募了超過9.8萬名被試(大多數(shù)來自美國),讓他們將信息發(fā)給世界范圍的“目標人”,方法是將電子郵件發(fā)給被試認識的某個可能認識目標人的人,然后依次傳遞下去??偣灿衼碜?3個國家的18個目標人,每個被試隨機分配到其中一個。目標人包括美國常青藤大學的一位教授,愛沙尼亞的一位檔案檢查員,印度的一位技術顧問,澳大利亞的一位警察,挪威軍隊的一位獸醫(yī)——很雜的一群人。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將電子郵件發(fā)到目標人,大體上還是需要6次傳遞,跟米爾格拉姆原來的估計一樣,真可謂:世界何其小。

可是,雖然經(jīng)過六度分隔我們就可以與任何一個人相連接,但并不意味著不管這些人跟我們的社交距離有多遠,我們都會對他們產(chǎn)生影響力。

三度影響力

影響力在社會網(wǎng)絡上的傳播遵循著一定的規(guī)律,我們稱之為“三度影響力原則”(Three Degrees of Influence Rule)。

我們所做或所說的任何事情,都會在網(wǎng)絡上泛起漣漪,影響我們的朋友(一度),我們朋友的朋友(二度),甚至我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如果超出三度分隔,我們的影響就逐漸消失。同樣,我們也深受三度以內(nèi)朋友的影響,但一般來說,超出三度的朋友就影響不到我們了。相距三度之內(nèi)的人之間是強連接關系,強連接可以引發(fā)行為。三度影響力適用于態(tài)度、情緒和行為的傳播,也適用于政治觀點、發(fā)胖和快樂等現(xiàn)象的傳播。還有學者證實,在發(fā)明者網(wǎng)絡中,創(chuàng)新思想似乎也按照三度影響力進行傳播。因此,一個發(fā)明者的創(chuàng)新會影響到他的同事,他同事的同事,以及他同事的同事的同事。日常生活中口頭相傳的建議(如何找到好的鋼琴老師,或者如何為寵物找個家),也差不多是按照三度影響力傳播的。

影響力受限的三大原因

第一,固有衰減性。就像將石塊投向平靜的池塘所激起的小波浪一樣,我們對他人的影響最終也將消失。當石頭掉入水里時,它迫使一定體積的水離開原來的位置,水波的能量隨著向外傳播逐漸消失。我們可以從社會交往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信息傳播過程中,它的準確度在衰減,就像孩子們玩的傳話游戲一樣。因此,如果你想戒煙或者支持某個特定的政治候選人,這一信息到達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那里時,那個人收到的關于你實際做法的信息,可能已經(jīng)不夠準確或者不可信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