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萬事民為先》順應民意,走中國自己的發(fā)展道路(11)

萬事民為先 作者:林良旗


同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準確反映了歷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明確提出新時期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與此相適應,必須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會議強調,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fā)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這次全會的召開,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開辟建設社會主義新路的堅強決心。這次全會的召開,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拉開了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全新時期的歷史序幕。

回顧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過的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每一個人都會深深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正是以徹底唯物主義的革命膽略和科學態(tài)度,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領導藝術,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以“以人為本”為最高執(zhí)政理念,“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闖過道道難關,克服重重阻力,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和全面的創(chuàng)新,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概括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構建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胡錦濤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從十個方面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從“萬事民為先”的角度,尤其要注意下面三個方面的成就:

首先,銳意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使中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轉折。一系列的改革,極大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大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快速增加,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條件在不同程度上迅速得到改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政治生活參與度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給予廣大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選擇的自由,從而擁有了當家做主的自豪感和神圣感。

[1]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