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農(nóng)業(yè)真相》中美對決下的農(nóng)業(yè)競爭(13)

中國農(nóng)業(yè)真相 作者:臧云鵬


價格過山車

22日,中國大豆采購團啟程返回中國。23日,大豆價格繼續(xù)暴漲,31日,2003年的最后一天,美盤報收于789美分/蒲式耳。

真是人走背運喝涼水都塞牙。整整一個春節(jié),中國的大豆采購商們都過得提心吊膽,大豆價格一路飄紅,過了年,等到2004年3月份,終于沖上歷史高點——1064美分/蒲式耳。讀者朋友也許會問了:不是已經(jīng)簽完合同了嗎?為什么還擔心價格上漲呢?后來價格上漲不是說明簽合同時的價格是低的嗎?要回答您這個問題,就需要說清楚大豆采購中的定價方式。

美國大豆的定價方式是期貨價格+升貼水。升貼水反映的是商品現(xiàn)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價格之差,這個差值為正數(shù)就是升水,反之就是貼水。說白了,就是買賣雙方所在的兩個市場的運輸費和持有成本,持有成本包括儲存費用、利息、保險費用等。雙方簽訂合同只談定這些費用,就是確定了升貼水,但是并不確定期貨價格,而是在合同確定的交貨期限之內(nèi)由買方在雙方約定的期限內(nèi)選擇一個日期的期貨價格作為合同中的期貨價格。這個辦法看起來對買方有利,其實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因為買方在選擇期貨價格時必然對未來價格趨勢進行判斷,而判斷就可能會有失誤。所以,現(xiàn)貨商都要通過套期保值的策略來降低其中存在的風險。

從后來的媒體報道中得知,李廣富簽的價格是4100元/噸,換算之后為1078美分/蒲式耳,是相當高的價格了。其實這還算低的呢,按照14億美元購買250萬噸計算,單價相當于4635元/噸。

讀者朋友可能又要說了,水漲船高,大豆價格漲了,豆油和副產(chǎn)品豆粕的價格也會同步上漲啊,成本推升嘛,反正可以將漲價的部分轉(zhuǎn)嫁到消費者身上。

您說得沒錯??墒钦l又能想得到呢?采自美國的大豆剛剛到貨,美國農(nóng)業(yè)部公布美豆獲得意外大豐收,芝加哥的大豆期貨價格就一路狂瀉,從4月份開始,四五個月之內(nèi)重新跌回500美分/蒲式耳左右。這樣一來問題就出來了:你得按你選擇的最高點的價格支付貨款,但反過來你又要按跌下來的價格出售豆油和豆粕。簡單說,中國大豆采購團以4000元以上/噸的價格采購的250萬噸大豆每加工一噸就要虧200元。中國大豆商一片愕然,然后是驚恐,再然后就是逃跑了——已經(jīng)訂購的大豆干脆不要了,美國人再打電話到中國要求履約,停機了,關(guān)機了,電話無法接通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