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認識王永,我一定認為他有病。
在這個人情冷漠、甚至有些人人自危的年代,他決定干一件巨雷的事——每天早晨在回龍觀344路公交車站邊,開著一輛奔馳S350,搖下車窗,露出標志性的光頭,沖著十幾米長的隊伍,大聲地招呼等公車的人:“誰要去馬甸、雙安?搭車,不要錢!”
我的第一反應是:趕緊給安定醫(yī)院打電話問:你們那丟病人了嗎?趕緊來接!
多數(shù)革命警惕性高的人民群眾和我反應是一致的。我們共同組成了這個正常人的世界。都不相信奇跡。更不相信陌生人會是雷鋒靈魂附體。
先介紹下這個大款“病人”的背景:生于1974年,來自湖南邵陽,是一個地道的農家子弟,后飄到北京,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奮斗改變命運,掙得身家過億。目前是品牌中國產(chǎn)業(yè)聯(lián)盟秘書長。
俗話說川勇湘悍。這個貌似歹徒的湖南人很執(zhí)著。冒著被送進精神病院的危險,至今整整堅持了13年,成果是顯著的——先后有1萬多神經(jīng)堅強當然不排除貪圖便宜的人勇敢地坐上了這輛前途未卜的車,居然還有了回頭客。
但更多的群眾始終對王永保持著警惕,王永說:按照1:10的比例,他在13年中共收獲10萬個白眼;按1:50的比例,收獲了50萬次拒絕。當然個別時候,他的奔馳也吸引了一些真正的歹徒,但當歹徒事后感到他是真雷鋒時,人性瞬間被打動,終不忍下手,反而勸他注意安全。
前兩天,在做客北京衛(wèi)視《真情耀中華欄目》時,王永對我說:現(xiàn)在不知怎么了?做好事的成本太高了。
其實,在一個普遍缺乏誠信的年代,選擇做一個好人并不難,難的是你有時需要花一生時間去證明。咱們這個社會道德家太多,加上缺德的人遍地,總是會追問積德行善的人動機——尤其是這次上路的是一個名聲本來就不敢恭維的富人。
王永證明了13年。終于打動了社會的鐵石心腸——很多媒體開始送給他一個“順風車王”的雅號,并習慣性地將他樹成道德標桿,今年還成了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的熱門候選人。
但王永的目標并不是簡單成為新時期道德楷模去感動中國,而是推動一項社會工程實施。他頭銜甚多,最看重的一個是全國青聯(lián)委員,其意不言自明。他真實意圖是:通過自己的行動完成一個低碳環(huán)保計劃——能在全世界最擁堵的城市——外號叫首堵的偉大首都建立一項制度——將已面目斑駁的奧運車道改造成順風車道,讓乘坐3人以上車輛優(yōu)先通行。在高峰期對乘坐4人的車免高速費。
最新數(shù)據(jù):截止2010年6月底,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436.6萬輛,二三環(huán)路多數(shù)時間已經(jīng)成為壯觀的免費停車場,居民的出行成本已笑傲全球。
但王永的計劃真要實施,比其雷鋒之路更要艱難。面對那么多公車,那么多領導,真要推行這項制度,領導的出行便利怎么保證?萬一領導學雷鋒拉上一上訪戶怎么辦?
當然,怎么甄別黑車和順風車也是當前難以支付的社會管理成本。
但我依然希望他能獲得成功——無論從道德層面的堅守和制度層面的推進。
在一個無比現(xiàn)實和無比殘酷的年代,我們應該學會為理想喝彩。
真的,人可以失去一切,不能失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