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房價不僅取決于客房入住率,還跟潛在住客支付房價的意愿和能力有關。雖說冬天到沙姆沙伊赫的游客較少,但他們一般都是埃及本地人,或者其他收入較高的西方游客。他們選擇沙姆沙伊赫,是因為當?shù)貧夂虮群涞谋狈揭眠^得多。
反之,到訪埃及和中東其他地區(qū)的游客不愿面對荒涼的冬天,因此愿意在夏季前往,他們中以學生和工薪階層為主。這類游客的收入一般比冬天來訪的游客要低,所以酒店無法收取冬季那么高的房價。
上述例子主要是從市場需求方的差異來進行解釋的。每一個案例的焦點,都放在買方為什么愿意為某一產(chǎn)品支付更多錢。下面幾個例子描述的現(xiàn)象,其原因主要在供應方。每個例子中的意外價格或產(chǎn)品供應,都跟成本差異有著這樣那樣的聯(lián)系。
為什么彩色膠卷賣得比黑白膠卷便宜?(歐松·羅伊特曼)
在嬰兒潮一代的青少年時期,彩色膠卷一般比標準的黑白膠卷貴兩三倍??涩F(xiàn)在,貴的反而是黑白膠卷。例如,在紐約伊薩卡的相片沖印店,沖洗一卷36張的黑白膠卷,索價14. 99美元,可同樣規(guī)格的彩色膠卷,只要6. 99美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20世紀50年代,彩色相片的消費市場尚處襁褓期。沖洗彩色膠卷的過程比黑白膠卷要復雜得多,費用也高。由于這一最初成本的差異,大多數(shù)人都拍攝黑白相片,使得相片沖印店專攻于此。隨著數(shù)量的增長,專業(yè)化帶來的效率進一步降低了處理黑白膠卷的成本。
黑白膠卷繼續(xù)在市場上處于主流地位,處理彩色膠卷的工藝仍然很復雜??呻S著消費者收入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彩色膠卷,于是制造商開發(fā)出能夠自動沖印彩色膠卷的光學機器。這種機器,每臺成本15萬美元,只有沖印店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相片才劃算。它們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能以微不足道的人力費用處理海量相片。由于在相片沖印成本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勞動力成本,使用新機器的沖印店能用比黑白相片低得多的價格生產(chǎn)并出售彩色相片。
那為什么這種自動機器不能處理黑白照片呢?其實是可以的,只不過這么做需要昂貴的相紙,而且所得照片的質(zhì)量比傳統(tǒng)的手工方式要差。所以多年以后,黑白照片日漸占據(jù)了專業(yè)人士和業(yè)余愛好者的小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