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鄧小平時代》示威支持周恩來和鄧小平(2)

鄧小平時代 作者:(美)傅高義


4月4日下午,政治局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開會研究如何應對廣場的事態(tài)。同情示威的政治局委員葉帥和李先念告病缺席,鄧小平也沒有到會。華國鋒主持了會議,并且有毛遠新到場。北京市委書記兼革委會(它全面負責北京的治安)主任吳德在會上說,廣場上的2073個花圈分別來自1400多個單位。一個地方的花圈堆了6米多寬。吳德還報告說,有些示威者早就在策劃這些活動,而且受到鄧小平的影響。江青想要讓示威停下來,她宣布,清明節(jié)已經(jīng)結(jié)束,要在黎明前把花圈清理出廣場,送往八寶山革命公墓。華國鋒指示吳德想辦法落實江青的要求。

4月5日星期一的黎明前,北京市派出大約200輛卡車來到天安門廣場,工人們把花圈扔到車上拉走了。天亮之后人群又涌入廣場,人數(shù)超過10萬。當他們明白了發(fā)生的事情后,群情激奮,開始高呼:“還我花圈,還我戰(zhàn)友!”無畏的人群沖擊人民大會堂,點燃汽車,砸毀自行車,追打一位外國攝影記者,還攻擊了一座駐有民兵的小樓。

當天下午政治局再次開會。已多日不參加政治局會議的鄧小平被叫到會上接受批判。張春橋首先攻擊鄧小平說,他和納吉(Imre Nagy,1956年匈牙利暴動的主使者)一樣。毛遠新接著傳達了毛澤東批評鄧小平的書面和口頭指示,鄧小平一直保持沉默。王洪文向政治局傳達了毛澤東要調(diào)動10萬民兵平息示威的命令。但是負責民兵工作的倪志福說,頂多可以調(diào)動3萬民兵,吳德也補充說,這么多民兵對付不了廣場上的大批抗議群眾。

接下來,張春橋說,吳德應當向示威人群發(fā)表廣播講話。于是吳德寫了一個簡短的廣播稿,把它交給華國鋒等政治局成員過目,他們同意了講話的內(nèi)容。廣播稿不提抗議的原因,而是轉(zhuǎn)移人們的注意力,讓他們警惕廣場上的一小撮反革命分子,正是這些人在把悼念活動轉(zhuǎn)變成一場攻擊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政治運動。它還提到不肯改悔的走資派,他不是團結(jié)在毛主席和黨中央周圍,而是大刮右傾翻案風。廣播員說,由于反革命分子正在利用這一事件,革命群眾應當立刻離開廣場。

4月5日下午6點30分,吳德的錄音講話在廣場上播出。在《人民日報》次日刊登的這篇講話中,加上了沒有出現(xiàn)在廣播中的鄧小平的名字,特別指出他就是不肯改悔的“走資派”。

根據(jù)政治局批準的計劃,民兵要在晚上8點出動,但當時在場的北京衛(wèi)戍區(qū)司令吳忠認為,廣場上的示威者仍然太多。他對一直與他保持電話聯(lián)系的華國鋒和陳錫聯(lián)解釋說,民兵此時清場為時尚早。晚10點半廣場上打開了探照燈,再次廣播了吳德的錄音講話,要求抗議者離開廣場。最后,夜里11點吳忠打電話報告吳德,還留在廣場上的示威者大約只有1000人了,吳德下令出動民兵。當時逮捕了38人(按后來追查,又陸續(xù)拘捕了260余人,先后共拘押388人)。雖然警察沒有使用槍械,但他們確實使用了棍棒,有數(shù)十人受傷,清場之后街上留下一些血跡,但沒有關于死亡的報道。

幾小時以后,4月6日的黎明之前,部分政治局成員開會評估這一事件。他們斷定示威是有計劃有組織的,因此已經(jīng)構成一場反政府的陰謀。當天下午,毛遠新與毛澤東會面,一起討論了事件的性質(zhì),毛主席同意宣布這是一場陰謀。沒有證據(jù)表明毛澤東本人認為鄧小平是組織示威的幕后黑手(如公開宣布的那樣),但他確實認為,假如鄧小平繼續(xù)掌權,將會把黨帶上一條錯誤的道路。當天晚上,江青也與毛澤東見面,再次要求把鄧小平開除出黨,但毛澤東仍然沒有同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