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能量(實踐版)》教育中的尋求贊許誤區(qū)(2)

正能量(實踐版) 作者:(美)韋恩·戴爾


待到學生進入初中時,他通常已經(jīng)熟知尋求贊許的要旨。當輔導老師問他希望在高中上哪幾門課時,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您說我應該選哪些課程呢?”到了高中,他會感到難于確定自己的課程,如果別人為他做出決定,他反倒更為自在一些。在課堂上,他將學會不對老師的話提出疑問;他將學會規(guī)規(guī)矩矩地寫作文,正確地解釋《哈姆雷特》;他將學會寫論文,但并不是根據(jù)自己的觀點和認識來寫,而是通過引用他人的話、抄寫參考資料來說明自己提出的每一觀點。一個學生若是不學會這樣做,便要受到懲罰:既得不到好分數(shù),也得不到老師的贊賞。直至畢業(yè),學生仍感到很難自己做出任何決定,因為一連12年,老師一直在告訴他應如何思考以及思考什么。他所受到的實際教育就是遵循老師的教導,可如今,畢業(yè)在即,他卻連獨立考慮問題的能力都沒有。然而,他仍渴望得到贊許,他知道只要獲得他人的贊許,就能夠精神愉快,萬事如意。

到了大學,學生們依然接受著同樣的教育一寫兩份學年論文,注意正確格式、兩邊留出規(guī)定的空格、用打字機打出來,要有導言、正文和結論,研究一下這幾個章節(jié)……真是一條地地道道的大型裝配線。要循規(guī)蹈矩,要討教授歡心,你便可以萬事大吉。等到研究班舉行討論會時,教授對學生們說:“這個學期,你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在任何方面進行研究。我將幫助你們選擇研究主題并幫你們進行研究,但這是你們的學習,你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安排。我將盡可能給你們以幫助?!比欢?,隨之而來的是一片慌亂:“我們要寫幾篇論文呢?”“什么時候交?”“要打出來嗎?”“要看哪些書呢?”“要考幾次試?”“考哪些問題?”“論文要寫多長?”“兩邊空幾格呢?”“要每天來上課嗎?”

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尋求贊許的人才提出的,鑒于我們上面審視的教育方法,這種情況并不奇怪。學生受到的訓練就是為他人做事,博取老師、教授的歡心,竭力使自己符合他人的標準。他已建立起靠尋求贊許而生存的思維系統(tǒng),以上種種問題便是這一系統(tǒng)的產(chǎn)物。他害怕獨立思考,因為按照別人的要求行事總是更為簡單、穩(wěn)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