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史》1.2.中國人自己攝制影片(2)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史 作者:高維進


立后,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1912年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實行對外賣國、對內(nèi)專制的反動政策,引起人民群眾和國民黨人的不滿和反對。1913年 7月,江西都督李烈鈞發(fā)出通電,聲討袁世凱并組織了討袁軍,南方各省先后響應,這次討袁軍事行動被稱為“二次革命”。《上海戰(zhàn)爭》記錄了上海革命軍圍攻南市高昌廟制造局和吳淞炮臺的軍事行動,1913年 9月 29日在上海新新舞臺與故事影片《難夫難妻》同時映出,被稱為“空前絕后的活動影戲”,連映三天很受歡迎。如上兩部影片不同于一般風景片或娛樂消閑的“活動影戲”,而是記錄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斗爭史實。從中國最初的這兩部“活動影戲”來看,中國的新聞紀錄片一開始就和時代緊密地結合,記錄軍事、政治的重大事件,作為時代的目擊者,這是新聞紀錄電影最主要的特征。首先認識到電影的教育作用的是商務印書館中國的民族資產(chǎn)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后,首先注意到電影,并是用中國自己的資本攝制電影,同時有一定規(guī)模的是商務印書館。它在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歷史中應占有重要的地位。

商務印書館是 1897年由夏粹方、張元濟等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出版機構。1917年由謝秉來經(jīng)手盤進了一美國商人的電影資材,百代舊式駱駝牌攝影機一架、底片若干尺及所有一切器材,開始經(jīng)營電影事業(yè),在原有的印刷所照相部下試辦電影制片業(yè)務。聘請了留美學生葉向榮為攝影師,攝制一些新聞片。如《商務印書館放工》、《盛杏蓀大出喪》、《美國紅十字會上海大游行》、《上海焚毀存土》等。而其第一部新聞片《商務印書館放工》,則顯然是受盧米埃爾的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記錄工人進進出出工廠大門的啟發(fā)而拍攝工作人員放工的情況。1918年,商務印書館派赴美國實地考察印刷、電影業(yè)的鮑慶甲回國后,成立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開始有計劃地拍攝影片。這才是我國自己開設的第一個初具規(guī)模的電影制片機構。這時的攝影師是廖恩壽。

1919年 4月,商務印書館給當時北洋政府農(nóng)商部的“為自制活動影片請準免稅”的呈文中談到制作影片的目的時說:有鑒于在中國上演的外國影片“輕薄險詐,甚為風俗人心之害……”而外國人在中國拍攝影片運往國外者,“又往往刺取我國下等社會情況,以資嘲笑”,因此,他們準備拍攝影片,分運各省擇地開演,“借以抵制外來有傷風化之品,冀為通俗教育之助,一面運售外國,表彰吾國文化,稍減外人輕視之心,兼動華僑內(nèi)向之情?!睆倪@呈文中可以看出,商務印書館當時對電影的宣傳教育作用已有明確認識。

商務印書館計劃攝制風景、時事、教育、新劇、古劇五類影片。前三類是和商務印書館經(jīng)營教科書的方針相一致的,都有一定的為新學教育服務的內(nèi)容。從其攝制影片的目錄看,風景片如《上海龍華》、《浙江潮》、《北京名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