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個 心如明鏡
天明寺所在淼鎮(zhèn)的中心位置有條小街,這里集中了不少店鋪,是淼鎮(zhèn)上最熱鬧的地方。小街的附近有塊很大的空地,因為人流量比較大,所以很多施主自發(fā)地在這里擺攤,漸漸便形成了一個露天的集市。這里的攤點賣的東西品種很雜,吃的用的,幾乎都有。
我們習(xí)慣稱呼這個露天集市為廣場,不過有些城市里來的施主看到這個廣場的時候,都會忍不住笑。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廣場自然是那種修建得整齊漂亮的場所,像這種由泥土地和流動攤販組合而成,雨稍微下得大點兒連擺攤都困難的地方,被稱為廣場,確實有點兒牽強。
廣場的中間有五處高高的旗桿,戒嗔不知道這些旗桿以前是做什么用的,它們也荒廢很久,上面早已沒有旗幟了。
五根旗桿也有不同之處,那就是它們外殼上殘留著一些不同顏色的漆,想象中在很久以前這些旗桿應(yīng)該漆著不同的顏色,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遠遠望著它們的時候,已經(jīng)看不出明顯的區(qū)別了。時間對事物的改變,往往大到讓人難以想象。
五個旗桿中間有一根是黃色的,在這根黃色的旗桿下,總有位老施主在這里賣糖葫蘆串。老施主養(yǎng)了一只黃褐色的小貍貓,只要老施主在擺攤,小貍貓必然會在老施主的腳邊繞來繞去。
老施主的年紀挺大,身體看起來還算健康,只是他的左手和智緣師父一樣有點兒殘疾,還好對行動的影響并不是很大。
戒癡師弟很喜歡吃糖葫蘆,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他和老施主混得十分熟悉。有時候我們從老施主的攤點經(jīng)過,老施主會笑著從插糖葫蘆的草垛上抽出一串糖葫蘆給戒癡。當然,如果戒嗔或戒傲在場,自然是不好意思白拿老施主東西的,畢竟老施主也只是個小生意人。
戒塵師弟也很喜歡去老施主的攤子,不過戒塵師弟的興趣并不在糖葫蘆上,他很喜歡老施主的小貓。只要走到附近,戒塵師弟便會繞道逗小貓玩玩。難得那只小貓也是不認生的,只要看到戒塵,遠遠地便會跑過來。
有一次,智緣師父和戒嗔以及兩個小師弟一起去小鎮(zhèn)上,路途中遇到了一個外地的施主問路。
原來這位外地的施主迷了路,還和同行的朋友走散了,施主的朋友電話聯(lián)系了他,說自己站在廣場的黃色旗桿下等他。
戒嗔給這位施主指點了一下去黃色旗桿的道路,因為不熟悉路途,施主便問得仔細了點兒,施主問:黃色旗桿的旁邊有沒有其他特征?
于是戒癡師弟說:黃色旗桿就在廣場的中間,那邊有位賣糖葫蘆的老施主。而后智緣師父補充說:這位賣糖葫蘆的老施主左手有點兒殘疾。戒塵師弟又補充說:老施主還養(yǎng)了一只黃褐色的小貍貓。
戒嗔發(fā)現(xiàn),在描述同一位老施主的時候,智緣師父和兩位小師弟三個人的描述方式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即使在看同一樣事物的時候,每個人所看所側(cè)重的也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你看待事物的過程,就像一面鏡子,不經(jīng)意地折射著你心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