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材料都就位了,這兩個人便湊在桌子旁,把白細胞涂在長著癌細胞的培養(yǎng)皿中,用自封袋把這些培養(yǎng)皿裝起來封好,放在顯微鏡下,然后有把相機設定為定時拍攝模式,就上床睡覺了。
圖像會告訴他們發(fā)生了什么。金特里身上一些叫做粒細胞的白細胞戰(zhàn)勝了宮頸癌細胞,這些癌細胞比攻擊它們的粒細胞大得多。金特里的粒細胞就像水中的食人魚嗅到了血腥味,包圍了那些比它們大得多的獵物,向其發(fā)起猛攻,直到被圍攻的癌細胞最終裂開。
“我們非常幸運,因為我們開始嘗試的第一天,我們就看到,盡管我自己的免疫細胞啥事兒也沒做,但是艾瑞的免疫細胞殺死了一個癌細胞!”施朗登說。
廚房桌面上的實驗只是施朗登和金特里的DIY研究的開始,但是,這個實驗的結果暴露出了關鍵的問題。表面上金特里的細胞摧毀了癌細胞,可這些粒細胞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更重要的是,它們如何鎖定攻擊目標的呢?同樣,為什么施朗登的細胞卻沒有做相同的事情?研究者獲得了一些進展,使他們對免疫系統(tǒng)的抗癌力量的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是中心的醫(yī)學謎題還沒有解開:為什么有些人會得癌癥,而另一些人則不會?
在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施朗登和金特里想認真研究免疫系統(tǒng),來尋求答案。是否會得癌癥看起來好像跟遺傳有關。隨著年齡的增加,一個人患癌癥的概率逐漸上升,而歲數(shù)特別大的時候,這一概率則就不再上升。這意味著,可能有些人不僅僅是沒有得癌癥,而且他根本不會得癌癥。施朗登偶然看到了一項1957年的研究,這個研究的方法讓人震驚,不過結果十分有趣。同年發(fā)表在《時代周刊》的一篇報道描述了這項研究:
“哥倫布市的俄亥俄州立監(jiān)獄中,守衛(wèi)森嚴的娛樂室的板凳上坐著53名罪犯,他們當中有被判無期徒刑的謀殺犯,有銀行搶匪,有盜用公款的經濟犯,也有偽造支票的詐騙犯。他們中的一些人穿著醫(yī)院服務人員的白色衣褲(他們在監(jiān)獄里的志愿工作的要求),而其他人剛剛從工作崗位上過來,穿著藍色的粗布工作服。被叫到名字的犯人會走到樓上的一個有急診外科設備的房間里,坐下,然后卷起袖子,伸出一條胳膊。然后,來自曼哈頓斯隆凱特琳研究所的切斯特·M·索瑟姆(Chester M. Southam)醫(yī)生拉住他的前臂,往里面注射肝癌細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