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克力之戰(zhàn)》“民以食為天”VS異域的高貴禮物(1)

巧克力之戰(zhàn) 作者:(美)勞倫斯·艾倫


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中國的烹調(diào)手法花樣繁多,菜品種類數(shù)目驚人。把巧克力成功介紹到中國面臨著無數(shù)的障礙:烹飪和文化方面的障礙、人口統(tǒng)計方面的障礙、經(jīng)濟障礙、社會障礙、邏輯障礙以及基礎(chǔ)設(shè)施上的障礙。了解中國的烹飪藝術(shù),是巧克力公司主管在中國消費者的食譜上為巧克力找到切入點的關(guān)鍵開始。

中國最主要的民族就是漢族,漢族占中國總?cè)丝诘?2%,55 個少數(shù)民族人口只占總?cè)丝诘?%。雖然中國的民族組成相對單一,但是中國的烹飪傳統(tǒng)卻遠非如此。中國23 個省的口味偏好差異很大,但總的來說,北方省份口味偏咸,南方省份偏愛的口味是甜、鮮,中國腹地(四川)和東部諸省偏愛食辣,西部省份喜歡吃酸。盡管這些口味偏好以及受此影響的烹飪風格很可能會影響中國各地的巧克力消費。但是,在巧克力總體滲透度極低的情況下,很難再去仔細區(qū)分任何獨特的風格。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盡管中國的食品具有如此花樣繁多的味道和口感,巧克力的味道對中國人而言還是相當陌生。所以,把它添加到中國消費者菜單上的唯一途徑,就是將其作為具有異域風味的外國稀罕物。為了讓自己的巧克力對中國的消費者更具吸引力,五大巧克力生產(chǎn)商的市場營銷手段及產(chǎn)品必須與中國人對“巧克力具有異域風情”的這種普遍看法保持一致。這對它們而言也是一個有利之處,因為中國公司不具備外國公司的這種資質(zhì),突破不了消費者的成見,無法成為消費者認可和信賴的巧克力制造商。這就使得中國巧克力公司基本上都處在中國巧克力零售市場的邊緣,對五大巧克力公司而言,它們構(gòu)成的威脅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

對巧克力引入起到巨大影響的,是中國文化崇尚的“陰陽”之說。這種觀念從中藥延伸到了食材。據(jù)說,入藥的都是原封不動的各種動植物,只要是平衡了體內(nèi)的“陰”和“陽”就能長保健康?!瓣帯敝阁w內(nèi)的寒性狀態(tài),而“陽”指體內(nèi)的熱性狀態(tài),兩種狀態(tài)都可以通過消耗的各種食品來調(diào)控。陰陽失衡對身體有害,會導致各種不適和病痛。例如,在感冒期間,身體里就郁結(jié)了過多的“陰”氣。經(jīng)期、孕期及各種食物都能加重陰虛,所以要禁食甜瓜、蘆筍以及冷飲之類的食物;而為了保持身體平衡、恢復(fù)身體的陽氣即“熱”,則應(yīng)多吃羊肉、辣椒和巧克力之類的食物。相反,遭受痤瘡、皮疹、過敏癥、高血壓折磨的人是陽火過盛,應(yīng)該禁食陽性食物,多吃陰性食物。

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這些說法都深信不疑,因此,這就影響了人們消費巧克力的習慣。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就是,因為相信天熱的時候不要多吃熱性食物,巧克力的消費在夏天大幅減少。結(jié)果,巧克力公司的管理人員就不得不圍繞夏季銷量急劇減少的情況調(diào)整自己的營銷計劃。

20 世紀80 年代,進口巧克力首次在中國亮相。在中國人眼里,巧克力是一種奢侈品,人們把它當成饋贈他人的禮品而不是自己消費,所以巧克力價格高也就合情合理。這樣,禮品饋贈就成了巧克力最初進入中國的文化途徑,在中國人形成對巧克力的第一印象的過程中,來自國外的巧克力禮品起了決定性的影響。人們對巧克力的期望就是它應(yīng)該是進口商品(或者至少有一個外國品牌)、價格高昂。最重要的是,它還要如實呈現(xiàn)“品嘗巧克力是愉悅享受”這樣的承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