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歲:學習、認知、榜樣
6~12歲的孩子最需要的心理營養(yǎng)是學習、認知和榜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jīng)離開家,進入學校,開始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自己模仿的對象,開始去學習跟人相處之道。他們會從游戲中學會如何去制定、遵守規(guī)則,如何與人溝通、建立合作,并學習如何競爭、如何配合。通常在這個時候,他們會開始在自己的身邊的人,例如同學、老師、家庭成員等,去選擇他們欣賞的、喜歡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習得勤勉,也懂得了比較,有了自卑或自信的感覺。如果老師和家長在此時多鼓勵孩子學習,并暗示他與其他孩子有同樣的能力,甚至更加出色,孩子就會因受到激勵而變得有活力。如果老師和家長經(jīng)常嚴厲地批評或忽略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自己,或者不會自覺地做事,因為他會產(chǎn)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別人的感覺。
當我們開始談論青春期和走向成年的孩子,就必須提到一個詞——選擇。其實,選擇的自由絕不僅僅是青春期孩子的主要需要,也是貫穿孩子從出生就開始的一生的心理能量,是所有孩子最需要的心理營養(yǎng)。
親子關系非常有趣,它跟其他的愛不一樣。其他的愛是為了在一起,而親子之愛是為了分離。生命之所以有意義和有價值,是因為有為自己做選擇的權(quán)利。每個孩子都要成長為一個獨特的生命、獨立的人,都需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如果父母親事事為孩子負責任,孩子就有辦法沒有空間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那么他就會成為一個不自由,也沒有責任感的人。
很多父母習慣對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攬,從小時候的玩具、服裝、食物,到長大后上什么學校、進什么興趣班、念什么大學以及報考什么專業(yè)、從事什么工作,都要一一管過去。甚至再往后,交什么樣的女朋友,娶怎樣的老婆,嫁什么樣的老公,都要管,就是不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決定,那么這個孩子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成熟、獨立的人,他將永遠只能是爸爸媽媽的孩子,即便他活到八十歲。
這樣的人是痛苦的,因為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沒有辦法做自己,最強烈的渴望和追求就是要成為他自己。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就是他可以為自己去做事情,做自己想做的和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父母親之所以不讓孩子去選擇,是因為父母親擔心孩子太小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選擇,擔心孩子受苦受累。遺憾的是,你越擔心越包辦,孩子的能力就越?jīng)]有辦法培養(yǎng)起來。所以,真正有膽識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去為自己做選擇,哪怕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錯的,但孩子本來就是在錯誤中學習并成長的。其實,小時候的一些小事情,孩子即使是錯了,也沒有大的妨礙,但是如果孩子沒有機會從小的事情當中去累積選擇的能量和力量,去培養(yǎng)選擇的智慧,那么將來長大了遇到事情就不敢做決定,缺乏做決定的智慧,到犯下大錯的時候,那就是后悔都來不及了。真正有胸懷的父母,是敢于讓孩子犯錯的,小的時候小錯不斷,也許將來就大錯誤不犯。而小時候從來不犯錯誤的,恐怕一犯就是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