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馬,高貴的馬,兩只尖尖的耳朵像風(fēng)向標(biāo)一樣三百六十度不停旋轉(zhuǎn)的馬,以走的姿勢、顛的姿勢、四蹄并舉而奔馳的姿勢,從那被時間的黑色幕幔遮掩中向我們?nèi)饺阶邅淼鸟R。那是誰在說呀,“人類最高貴的征服,乃是對馬的征服,是圈養(yǎng)馬的那一刻,是以一種優(yōu)雅的姿勢躍上馬背的那偉大一刻!”
馬有三種行走方式,第一種叫走。這個走,是像競走規(guī)則上所說的那樣,四條腿打直,膝蓋不許彎曲,然后四條腿風(fēng)馳電掣般輪流交替。馬背是如此的平展,騎手騎在馬背上,不搖不動,像行駛在草叢之上的一條船。這走嘛,又分為小走和大走。小走馬,它的步幅要小些,后蹄窩剛可以壓住前蹄窩;而大走的馬,它的步幅大極了,后蹄窩往往要超過前蹄窩一拃長,馬的那四條長腿像螞蚱的長腿一樣,像帶串鈴的大走騾的長腿一樣。
第二種姿勢叫“顛”。草原上的歌兒里唱道,“翻騰的銀蹄像銀碗”,說的就是馬兒的這種“顛”的姿勢。馬在顛著,撒著歡,蹄花翻飛,一路行云流水湍湍駛過,再加上串鈴聲聲,叮當(dāng)作響,草原上此一刻于是布滿了音樂。這時候如果有一只鷹隼貼著騎手和他的顛馬,翅膀低垂、平穩(wěn)飛翔,跟在他的頭頂,那一幕真是美極了。
那第三種姿勢就叫奔馳了。馬的兩只前蹄并攏,高高揚(yáng)起,向前砍下;兩只后蹄則隨前蹄一齊律動,也是同時揚(yáng)起,同時落下。那情景像一只追趕獵物的豹子,它的腰身在這一剪一剪中不時拱起,脊梁桿兒拱成了一座山。那修長的脖子和脖子前面連接的馬頭琴一樣的頭,隨著律動,一下,盡可能地向無限遠(yuǎn)的遠(yuǎn)方伸展而去,又一下,深深地窩回來,夾在了兩只揚(yáng)起的前蹄中間。而在這詩意的奔馳中,那尾巴像一把掃帚一樣,長長地、平展展地拖在身體后面,飄浮著,像一道浮在草原綠浪上的黑瀑布、紅瀑布、金瀑布。瀑布的顏色要視那馬的顏色而定。
不過在牧人的口語中,那“奔馳”不叫奔馳,而叫“挖蹦子”。是的,它叫“挖蹦子”。當(dāng)一群馬,馬蹄上釘著馬蹄鐵,尤其是這還是擰有四顆防滑螺釘?shù)鸟R蹄鐵,莽撞地、粗野地、雷霆萬鈞地砸向戈壁灘時,戈壁灘上濺起陣陣火星,馬蹄急急如雨,以千鈞之力砍下來,地皮為之震顫。那情景,“奔馳”兩個字,好像太弱了,它得叫“挖蹦子”。
好啊,挖蹦子!那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呀,那是一生都匍匐在大地上,一生都與平庸的地形地貌為伍的農(nóng)耕民族永遠(yuǎn)無法想象出來的騰挪之美,跨越之美,飛升之美。馬的每一根鬃毛都藏著風(fēng),世界退避三舍,在遠(yuǎn)遠(yuǎn)的地方看著它奔馳——這是果戈里在《死魂靈》中說過的話。這話當(dāng)然是說得好極了。不過敘述者在這里可以比他說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