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地里支起了鐵匠爐子。風(fēng)箱拉起,爐火一明一暗。所謂的風(fēng)箱,是一只牛皮袋子。將一頭牛渾筒地扒了皮,那皮除去毛,再用硝鹼熟了,就能縫制出這樣渾全的牛皮袋子了。一個臉蛋上抹著黑的士兵,在那牛皮袋子上一踏一踏,風(fēng)呼呼地從出口冒出,于是火苗隨之一明一暗。
那鐵砧倒是真正的鐵砧;鐵錘也是真正的鐵錘。之前它們是被載在高車上的。舉家舉族遷徙的人兒,這高車就是家,這隊伍就是家。此一刻,鐵匠在揮舞鐵錘打鐵,叮當(dāng)作響。一個小男孩,留著個蓋蓋頭,在旁邊靜靜地看著。
這是在打馬蹄鐵。路途勞頓,馬蹄從沙礫上踏過,濺起陣陣火星。所以這馬蹄鐵并不經(jīng)磨。幾個月下來,鐵就磨透了,要換新的。
通常,除了錘打出那些普通的馬蹄鐵以外,鐵匠們還得制造出一些特殊的馬蹄鐵,即給那些普通馬蹄鐵上面打四個眼,擰上四顆防滑螺釘。這用途是使馬匹在穿越冰河時,不致打滑。匈奴的部落,許多都被剿滅了,劉衛(wèi)辰部所以能夠殘留下來,這也是一個原因。
蹄鐵造好了,放在水中涼一下,現(xiàn)在,給馬釘掌。
先立起四根柱子。四根柱子上面再橫擔(dān)四根,這樣便有了一個簡易的馬架子。牽來一匹馬,將馬塞進這四根柱子組成的架子里。然后一個工匠從側(cè)面過來,臉朝后,一只手伸向馬的腋下。手伸進去以后,半個身子也隨之跟進去,像鉆進馬肚子里一樣肩膀一扛,馬仿佛被扛起來了,這時,一只手將馬腿抱起。馬的后腿彎曲,蹄子懸在了空中。隨后,給蹄子底下墊一個木樁,用手將蹄子按在木樁上。
工匠這時候胳肢窩里夾著一把鏟子。在釘馬掌前,他先得將馬蹄上那殘留的馬掌去掉,如果有鐵釘?shù)脑?,將那鐵釘用鉗子拔光。這時只剩下光禿禿的馬蹄了。那馬蹄奇臭無比,上面有著許多的黑色積淀,得先把它們刮去。用鏟子重重地鏟,后腿蹬地,全身用力,將馬蹄上那些多余的角質(zhì)部分鏟掉。直鏟到那些角質(zhì)部分露出隱隱的血絲了,這才罷手。在釘馬掌前還有一道工序,那就是用一把鐮刀將那馬蹄削圓,削得和那半月形的馬蹄鐵一般大小。
現(xiàn)在開始釘掌了。當(dāng)終于將馬蹄上那些死肉削干凈以后,滿頭大汗的工匠伸手接過馬蹄鐵,把馬蹄鐵在蹄子上比畫上一陣后,放妥,這才開始揮動錘子,叮叮當(dāng)當(dāng)釘掌。
那釘子得順著馬蹄那半月形的角質(zhì)部分,斜著向外釘出。這樣有個好處,那釘子頭會從角質(zhì)部分的上面露出去,必須露出,這樣馬在行走中蹄鐵才不會脫落。最后一道工序,是將那些露出來的釘子尖兒,再用錘子窩回去,形成倒鉤,最后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