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同事,叫李和梅,敦厚淳樸,和人交往時,必須自己吃點虧才舒服。如果你想平等地和她交往,她就會覺得特別不安。
比如,吃飯的時候,她一定要自己多出一份錢,給和她一起吃飯的人買一點小吃。這倒不是炫富,因為她根本不富。
或者大家一起開會,她一定要做一次服務(wù)生,給大家遞遞拿拿,才能安心坐下來開會。
我發(fā)現(xiàn)她這個性格后,就直接告訴她:“你對自己特別不自信,你不愿意人們高看你一眼,你希望人們踐踏你,才心安。但是有人踐踏你,你又會覺得委屈?!?/p>
李和梅聽我這么說,吃了一驚,她喃喃地說:“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自己。好像,你說得對??蔀槭裁次乙晕役`踏呢?”
這其實也正是我想要問的,但恐怕這個原因深埋在李和梅的潛意識里,得需要一些特別的心理催眠手段,才能讓她說出心里話。
我不會催眠,但我經(jīng)常和李和梅聊天。我發(fā)現(xiàn),她一說到小時候的事,就顯得特別尷尬,特別不情愿,有時候還會說:“我那時候特別傻?!?/p>
她這樣說的時候,我會回她:“有幾個孩子小時候不傻呢?如果每個小孩都像成人那樣精明,那這個世界也太恐怖了?!?/p>
她聽了我這話,總是一愣,往往會沉思半天。幾次之后,她忽然問我:“小孩就應(yīng)該是傻的哈?”
“對啊,我小時候,家里剛孵出小雞,我拿起來就要把它放進嘴里呢?!?/p>
李和梅哈哈大笑,說:“看來我不是最傻的。可我小時候,我媽媽總說我傻,總是告誡我這個不能說,那個不能做,否則別人就瞧不起我?!?/p>
我一下子發(fā)現(xiàn)了李和梅的心理癥結(jié)。
孩子做傻事,沒有錯誤,也永遠不是錯誤。因為大人還有做傻事的時候,何況孩子呢?不要動輒就罵孩子傻,讓孩子承擔起“精明”的責任,那才是真的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