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不可以把新聞播音員說的話當真
馬克斯·普朗克于1918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后他在全德國作巡回報告。不管被邀請到哪里,他都會就新的量子力學演講一番。他的司機漸漸對他的報告爛熟于心?!捌绽士私淌冢献魍瑯拥膱蟾?,你一定覺得無聊。我建議,在慕尼黑由我代你作報告,你坐最前排,戴上我的司機帽。讓咱倆換換花樣。”普朗克興致盎然,欣然同意。于是司機為一群專家級聽眾作了一番有關(guān)量子力學的長篇報告。之后,一位物理學教授舉手提問。司機回答說:“我壓根兒沒想到,在慕尼黑這樣先進的城市里還會有人提出這么簡單的問題。請我的司機來回答這個問題吧?!?/p>
查理·芒格是全球最優(yōu)秀的投資家之一,普朗克的故事我就是從他那里聽來的。他認為知識有兩種:一種是真知識,來自那些投入大量時間和思考以獲得知識的人們;另一種就是司機的知識,按芒格故事里的意思,司機是指那些裝得好像他們知道的人。他們會模仿別人表演,他們也可能擁有動聽的聲音或具有說服力的形象。但他們傳播的知識是空洞的,他們高談闊論地揮霍著華麗詞匯。
可惜越來越難將真知識與司機的知識區(qū)分開來。在新聞播音員身上還算簡單,他們是演員,僅此而已。這一點人人都知道。但人們對這些“套話大師”是那么尊敬,這一點讓人訝異不已。人們付給他們很多錢,邀請他們主持他們幾乎力不從心的調(diào)查和訪談節(jié)目。
這種區(qū)分在記者身上就困難一些。他們中的有些人確實掌握著扎實的知識,多是學習了很長時間的學生,或是那些長年專門研究某個領(lǐng)域的記者。他們真正努力理解和描繪一個復雜的事實。他們傾向于長篇大論,闡明多個事件和例外。
可惜多數(shù)記者都屬于司機范疇。他們變魔術(shù)似的會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從帽子里變出任意一篇內(nèi)容的文章,或者,說得更準確些——從互聯(lián)網(wǎng)里。他們的文章只有一頁,簡短、詼諧,經(jīng)常是作為他們的司機知識的補償。
一家企業(yè)越大,人們就越期望它的首席執(zhí)行官具有表演才能——所謂的交際能力。一個安靜、固執(zhí)但可靠的創(chuàng)造者是不行的,至少不能擔任最高領(lǐng)導。股東和經(jīng)濟記者們顯然相信,一個擅長宣傳的人會帶來更好的結(jié)果——實際上當然不是這么回事。
查理·芒格的合作伙伴沃倫·巴菲特使用了一個美妙的概念:“能力范圍”。在這個范圍之內(nèi)的,人們都像專家一樣精通;在這個范圍之外的,就不懂或只懂一部分。巴菲特的生活信條是:“請認清你的能力范圍,并待在里面。這個范圍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這個范圍的界線在哪里?!辈槔怼っ⒏裰貜驼f:“你必須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我?guī)缀蹩梢韵蚰惚WC,如果你必須在你的能力范圍之外碰運氣,你的職業(yè)生涯將會非常糟糕?!?/p>
結(jié)論:請你不要信任司機的知識。請你不要將公司新聞發(fā)言人、愛出風頭的人、新聞播音員、嘮叨鬼、花言巧語者、愛說閑話的人與一個真正有知識的人搞混。你怎么能區(qū)分出來呢?這里有個明確的信號。真正有知識的人知道他們知道什么,也知道他們不知道什么。這類人一旦來到他的“能力范圍”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說,要么就說“我不知道”。他這么說時不會覺得難為情,甚至還會帶著一定的驕傲。而從“司機們”那兒,你別的什么話都能聽到,就是聽不到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