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功夫六大派
清朝晚期,社會動蕩,滿清政權搖搖欲墜,天地會、太平天國起義風起云涌,民族資產階級革命蓄勢待發(fā)。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咸豐以降的晚清,佛山次第出現(xiàn)了眾多南派功夫流派,其中有六大拳種流傳至今,成為佛山功夫的強大支柱。這六大拳派便是:詠春拳、洪家拳、蔡李佛拳、少臨南家拳、龍形拳、白眉拳。
詠春拳
詠春拳尊“少林五老”的五枚師太為始祖,以奇女子嚴詠春來命名,因天地會活動中心轉到廣東而由粵劇紅船子弟傳至佛山,其特點是短橋窄馬、消打同時、貼身緊逼、擅發(fā)寸勁。近代在世界上最流行的佛山詠春拳體系由鶴山人梁贊于咸豐同治年間完善成型而確立,包括三套拳(小念頭、尋橋、標指)、刀(八斬刀)、棍(六點半棍)、樁(木人樁)和雙人煉習的引手。梁贊之后,傳子梁碧和、徒陳華順,二人又合傳葉問,與葉問同期的吳仲素、雷汝濟等都是技藝超群之人。葉問門下猛將甚多,最出名的當屬功夫巨星李小龍。另一主要宗支為紅船伶人“大花面錦”傳下馮小青一脈,與欽州府郝寶全合傳佛山阮濟云、阮奇山兄弟,阮奇山弟子中岑能為繼往開來之名家;而兼具眾家所長的姚才,與阮奇山、葉問并稱“詠春三雄”,后傳其子姚祺、林瑞文、林瑞波等高足。岑能的啟蒙師父張保亦是與“詠春三雄”同期之名師。如今佛山詠春拳弟子多是上述前輩的再傳門人。
佛山另一支“刨花蓮”詠春,相傳是清道光年間由南少林寺和尚“大東風”傳入,授予南??h西樵山人謝國梁、謝國樟兄弟。“大東風”和尚原本為天地會成員,故傳下暗語“永言矢志,毋忘漢族,還我河山,大地回春”,并將前二字永言及最后一字春組合“詠春”來命名拳術。謝氏兄弟傳義子梁洪韜、劉達生,劉達生再傳朱忠、郭佳等,朱忠早于葉問到香港定居,而郭佳在佛山終老,如今佛山、香港仍有部分弟子。
洪家拳
洪家拳(簡稱洪拳)奉“少林五老”的至善為始祖,并尊洪熙官為創(chuàng)拳人。洪家拳位列“洪劉蔡李莫”嶺南五大名拳之首,另外的四家創(chuàng)拳人相傳分別是劉生(劉家拳)、蔡福(蔡家拳)、李友山(李家拳)、莫清嬌(莫家拳)。除蔡家拳、李家拳歸于蔡李佛拳外,劉家拳、莫家拳如今已不多見。洪拳在天地會中流傳甚廣,所以洪拳可以說是洪門的代表拳術。洪拳的代表人物有梁坤(鐵橋三)、陸阿采、林福成、王隱林、黃麒英,上述人等在民間位列“廣東十虎”。而黃麒英之子黃飛鴻更是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精于洪拳和蘇乞兒所傳的“醉八仙拳”,在1894年受聘擔任抗法名將劉永福黑旗軍的技擊總教習。黃飛鴻得意弟子林世榮,南海平洲人,在1930年左右編寫出版《伏虎拳》、《鐵線拳》、《虎鶴雙形拳》等拳譜,開創(chuàng)了廣東近代功夫公開出版的先河。
洪家拳是以龍、虎、獅、豹、蛇、鶴、象、馬、猴、彪的象形與特性結合技擊方法創(chuàng)編而成,手法豐富,腿法較少,步穩(wěn)勢烈,硬橋硬馬,以氣催力,以聲助威。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雜,結合南派舞獅,在廣東流傳甚廣,佛山是著名的洪拳重鎮(zhèn),在鄉(xiāng)間只要有祠堂,就會有獅子、洪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