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成為最好的自己
生活在當下,我們或許都有類似的感受,每天都在忙碌,都在奔跑,奔跑似乎成了我們?nèi)松娜?。然而即便如此辛勞,我們依然要面對現(xiàn)實中的種種問題,工作的危機、生活的繁瑣、房價的壓力……幾乎將我們的一切完美分割,壓榨殆盡。
我們必須面對那些每天給我們提出各種要求的人們,他們或許是出于愛,出于責任,出于義務—長輩要求我們對家庭承擔更多的責任,領導要求我們承擔更多的工作,子女要求我們提供更優(yōu)越的生活。
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承受另外一種折磨—小時候,是誰誰家的孩子學習好,你為什么不如別人;長大了,是誰誰誰的愛人工資高,你為什么不如別人;工作了,是誰誰誰的單位福利好,你為什么不如別人……
是的是的,我們永遠比不上的,是“別人”。
我們永遠被批評,被責備,永遠不能讓每個人都對我們滿意,所以我們永遠郁悶,永遠不開心。而表面上,我們還要披掛上堅強的偽裝,與生活中的不完美一戰(zhàn)到底。
然而他們又會說,你當初早些努力,何至于如此……
當初那樣,又能怎么樣呢?我們一直在默默努力和堅持,但結果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難道,我們的人生只能這樣嗎?
不必太堅強,慢下來,等一等那疲憊的靈魂,尋找原本屬于自己的生活;不必太完美,人生有了些許缺憾,才值得我們認真地活一次。真正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如何發(fā)現(xiàn)自己并獲得獨屬于自己的人生?這正是本書努力探究的。
有些事,我們沒有做好,并不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做。
這本書,正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在遭遇一些特定的事情時,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和下意識的反應,從而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處事途徑。而這些正是古往今來的心理學家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研究而得的。正如他們發(fā)現(xiàn)的那樣,每件事情的發(fā)生,背后都暗藏著心理學的規(guī)律。
如果我們了解了其中的一些規(guī)律,那么我們就能更輕松地面對人生的煩惱,能與所愛的人一起慢慢共度快樂時光。
人生短暫易逝,快樂最重要。要快樂,就撕下堅強的偽裝,努力做好自己,這即是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