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量之網(wǎng)的緣起(2)

無量之網(wǎng) 作者:(美)格雷格布·雷恩


關鍵4:一旦某些物體曾為一體,不論以后是否保持一體,它們都將永遠相連。

就某個極其重要而又常被忽視的理由而言,這個關鍵正是我們討論的重點所在。今天的宇宙在我們看來如此巨大,最遙遠的恒星的光芒需要幾十億年的時間才能抵達我們的眼睛。然而在此之前,這一切都被壓縮到很小的一個空間中。在那不可思議的壓縮狀態(tài)中,萬事萬物都一體相連。大爆炸的能量引發(fā)了這個宇宙的擴張,物質(zhì)的微粒開始被越來越大的空間分離開來。

實驗表明,無論兩物之間的距離相隔多遠,若是曾為一體,則永遠相連。若相連的微粒存在糾纏的狀態(tài),基于同樣的理由我們也應相信,這同樣存在于大爆炸所形成的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之中。就理論上而言,這個形成于130億或200億年前的、僅有豌豆大小的宇宙中的一切,至今依然保持著彼此間的聯(lián)系。而連結萬物的能量就是普朗克所描述的那個一切事物的“母體”。

今天,現(xiàn)代的科學家對普朗克所說的母體有了更新的認識,認為它是自大爆炸以來,無處不在并永恒存在的一種能量形式。這個能量場的存在包含了三大原則,它們能左右我們的生活、行為和信念,甚至是我們每日的生活感受。不可否認,這些想法與很多現(xiàn)行的科學與靈性觀念相沖突。盡管如此,這些原則也同時用充滿力量和肯定生命的方式,為我們認識世界和過好生活開啟了大門:

第一條原則是:因為萬事萬物都存在于無量之網(wǎng)內(nèi),所有一切都是互相關聯(lián)的。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領域所做的事,就會影響到其他各領域。

第二條原則是:無量之網(wǎng)是全息的,這意味著場域內(nèi)的任何一部分都包含著整個場域的信息。由于意識本身被認為是具有全息性的,例如,這意味著我們在臥室里所做的禱告,就已經(jīng)在我們所愛的對象和我們投射意向的地方發(fā)生了效力。換句話說,我們無需將自己的祈禱傳送到其他地方,因為它們已然存在于所有地方。

第三條原則是: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緊密相連。無量之網(wǎng)成為了時間的容器,為我們當前的選擇和未來的體驗提供了具有持續(xù)性的可能。

不論我們怎么稱呼它,也不管科學和宗教如何定義它,很清楚的一點是,確實有個東西存在在那兒,一種力量、場域、存在,或是一張巨大的“網(wǎng)”把我們每個人、整個世界和一種更高的力量連結在一起。

如果我們真能把握這三大原則所告訴我們的信息,我們與他人,與宇宙,與自己就每時每刻都在這種連結之中。那么,我們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能擁有全新的意義了。我們也就成了那些未見和未知力量的參與者而非受害者。只有到了這樣的思想境地,才是我們真正擁有力量的開始。

沒人知道為什么,但是人們開始忘記自己是誰。由于遺忘,他們開始感覺到分離——與大地、與其他人、與造物主的分離。他們迷失了,在分離和漫無目的的徘徊中度過了一生。在分離中,他們相信自己在這個世界中必須靠爭斗來維持生計,并開始與讓他們活在和諧和信任中的力量對抗。很快,他們所有的力量都用來保護自己,而非在內(nèi)心里給這個世界帶來和平。

《無量之網(wǎng):一個讓你看見奇跡、超越極限、心想事成的神秘境地》京東·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