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晚1875年4月26日生于朝鮮黃海道平山一個士紳的家庭,進過教會學校。據(jù)稱他在1896~1904年間蹲過日本人的監(jiān)獄,出獄后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就讀,獲博士學位。日本吞并朝鮮后,他參加過愛國民族運動,1919年4月,被選為流亡中國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國務總理,不久又任臨時大總統(tǒng)。不過,這個自封的朝鮮臨時政府只是一些反日的獨立運動的政治團體,內部派系紛爭嚴重,相互傾軋,成員更迭也很頻繁。因此,從其成立一直到日寇投降的26年間,除了在1921年為孫中山的護法政府承認過,其后雖多次向中、英、美、蘇等政府交涉,卻從未得到過承認。就連與其聯(lián)系最緊密的國民黨中央政府,也從未公開承認過它。李承晚本人也是一直到1920年才到上海就職,次年即返美。又因他向美國總統(tǒng)伍德羅·威爾遜請愿,要求“國際聯(lián)盟”托管朝鮮而受到民族運動內部的譴責,1925年被彈劾下臺。從此他流亡美國,過著郁郁不得志的寓公生活。美國人壓根兒也沒把他當個人物,對他自封的各種頭銜也抱著姑妄聽之的態(tài)度。杜魯門甚至還在1945年6月指示國務院,拒絕承認所謂“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以及其他任何組織,并稱如果支持這個政府,會“背離朝鮮人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政體和政府成員的原則”。
日本投降后,由于沒有得到國際上的正式承認,“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自行解體。
不過,這個政府解體不解體并沒有引起人們多大關注,因為它長期脫離中國境內的朝僑和本國人民,對朝鮮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沒有起過什么了不得的作用。
至于這個政府的成員,那就更沒人在意了。
可剛過了不到4個月,李承晚突然時來運轉鴻星高照。
出于對朝鮮北部蘇聯(lián)勢力遏制的需求,麥克阿瑟將軍急于要在朝鮮安排一個能讓美國人放心的全國領袖,為此事曾遍詢了所有他熟悉的亞洲人,特別是中國的蔣介石。蔣委員長雖然沒有見過李承晚本人,但從戰(zhàn)時設在重慶的“韓國臨時政府”的韓國人那里知道,李承晚和自己一樣是一位皈依耶穌的基督徒。許多在中國做買賣的韓國人也竭力舉薦他,再加上李承晚堅決反共很對蔣委員長的胃口,所以蔣介石便向麥克阿瑟舉薦了他。
就這樣,還沒醒過味來的李承晚和流亡中國的金九一起,奉麥克阿瑟之召,于1945年10月中旬回到了朝鮮。麥克阿瑟當著二人的面,明確表示要李承晚成為朝鮮的統(tǒng)治者,還為他舉行了一個很戲劇化的歡迎儀式,使這位75歲的老頭更是感到興奮莫名,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