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果是災(zāi)難性的。不良利潤阻礙了公司獲得真正增長(這種增長既可以帶來盈利,也是可持續(xù)的)的最好機會,而且敗壞了公司的聲譽。所以說,追求不良利潤會導(dǎo)致顧客不滿和員工士氣低落。
不良利潤也讓公司難以抵御競爭對手的攻擊。對不良利潤沒有上癮的公司(這種公司有很多)可以迅速趕超不良利潤癮君子公司。如果你想知道企業(yè)租車公司是如何擊敗根基穩(wěn)固的大公司從而成為行業(yè)龍頭的,西南航空和捷藍航空為什么如此容易地“竊取”了歷史悠久的航空公司的市場份額,或先鋒集團如何坐上了共同基金行業(yè)的頭把交椅,那么這就是答案所在。這些公司既有賺取利潤的需要,也有“為顧客提供出色產(chǎn)品和服務(wù),為員工提供激動人心的使命”的宏大愿景,它們很好地在這兩者之間取得了平衡。這樣的公司知道怎樣避免不良利潤,它們不論是在營收還是在聲譽方面,都獲得了豐收。
不良利潤帶來的惡劣影響遠遠超出了一家公司的范圍。它扭曲了經(jīng)營業(yè)績,而這種失真會誤導(dǎo)投資者,讓他們作出錯誤的決定,從而損害我們的經(jīng)濟。不良利潤也有損于商界在社會中的地位,而商界的糟糕名聲會削弱消費者的信任感,引發(fā)“制定更嚴格的規(guī)定,進行更嚴厲的監(jiān)管”的呼聲。只要公司還在追求不良利潤,呼吁更好的商業(yè)道德就不會有太大意義。
你可能感到很好奇:利潤是企業(yè)孜孜以求的圣杯,又怎么可能會是不良的呢?徹頭徹尾的欺詐除外,1美元的收益難道跟另外1美元的收益不是同樣好嗎?當然,會計師無法分辨良性利潤和不良利潤之間的差異。所有美元在損益表上看起來都是一模一樣的。
雖然不良利潤沒有顯示在賬面上,但要辨認出來也很容易。不良利潤就是以惡化顧客關(guān)系為代價賺取的利潤。
每當公司讓一位顧客覺得遭受誤導(dǎo)、冷落、忽略或脅迫時,這家公司從這位顧客身上賺取的就是不良利潤。不良利潤來自不公平或誤導(dǎo)性的定價。當一家公司像美國在線那樣,不厚道地給顧客提供糟糕的體驗時,不良利潤就形成了。不良利潤的含義是從顧客那里榨取價值,而不是創(chuàng)造價值。當銷售人員把價格過高或不合適的產(chǎn)品推銷給信任這家公司的顧客時,銷售人員就是在創(chuàng)造不良利潤。當公司用復(fù)雜的定價方案來欺騙消費者,讓他們付出超出必要的金錢時,這些定價方案就會帶來不良利潤。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金融服務(wù)公司喜歡在廣告宣傳中使用“信托”這樣的詞語,但有多少公司有資格用這個稱號呢?共同基金用不引人注目的小字來顯示通常比較高昂的管理費用,讓顧客不知道他們需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券商的研究報告會向投資銀行客戶傾斜,因此那些購買股票的顧客就會受到欺騙。零售銀行扣取的逾期付款或支票跳票費用也相當高昂。2008年經(jīng)濟危機后,人們對金融機構(gòu)怨氣沖天,以至于催生了一些法律來保護消費者免受掠奪性做法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