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哲學(xué)家、建筑師巴克敏斯特·富勒是當(dāng)代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人之一。
他喜歡引用克里斯托弗·莫利關(guān)于童年的詩:
世上最偉大的詩,
是所有詩人們都無法譜寫的那一首,
在四歲孩童本真的心中,
從未被吟奏。
年紀(jì)尚輕,依然能走進自然,
那強有力的脈搏,
與飛鳥、走獸為伴,
游于林間,如蜜蜂一般忘我而純真。
為著美好的因由,
日日都是新的樂園,
興致濃厚地探索每種知覺,
絕不氣餒,也不造作!
你那清澈透明的目光,
沒有背負(fù)沉重的良知,也無驚慌失措:
生活,這徹底的謎題,你坦然接受,
這奇異的神性,你依然保有……
將萬物譜成樂章的生命啊,
或許會讓你也成為詩人,早晚會如此——
但是曾幾何時,哦,溫柔的小精靈啊,
你本身就是詩!
在那美好的開始,我們“本身就是詩”,可我們現(xiàn)在怎么了?那些溫柔的小精靈怎么變成了殺人犯、癮君子、暴力犯罪者、性侵犯者、殘忍的暴君、道德敗壞的政客?我們?yōu)槭裁醋兂闪恕靶惺呷獍愕膭?chuàng)傷個體”?這樣的情緒比比皆是:悲傷、害怕、疑惑、急躁、抑郁……失去人性的本真,是一切悲劇中最大的悲劇。
我們越是清楚如何失去天性中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就越容易找到尋回它們的方法?;蛟S,我們還能防止同樣的悲劇在孩子身上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