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長中遇到的問題(15)

孩子的壓力 作者:(韓)吳恩瑛


·幼兒園——是社交能力重要,還是我重要孩子的聲音

在家里的時候我可以想玩什么玩具就玩什么玩具,想吃什么食物就從冰箱里拿什么食物,想睡到什么時候就睡到什么時候,我為什么要去上幼兒園?我想和媽媽一起玩。

媽媽的聲音

在幼兒園里可以和朋友們一起玩耍,吃到好吃的食物,還有老師陪著他,為什么孩子就是不想去幼兒園呢?從兩歲開始,與同齡人的關系對孩子今后社交能力的發(fā)展非常重要……即使強迫,也要把孩子送去幼兒園。這都是為了你啊,孩子。在孩子三歲以后,可以先把他們送去半托幼兒園。在半天時間里,孩子可以一邊與同齡人相處,一邊學習規(guī)矩,然后再過渡成一整天時間。在孩子36個月之前,他們擁有的關系都是與父母之間一對一的關系。所以即使他們與其他孩子在一起,也僅僅是同處于一個空間,而不會想要與同齡人建立關系。因此,這一時期的孩子會經(jīng)常想要與老師建立關系。在36個月之后,孩子會逐漸希望和同齡人進行互動游戲,所以如果情況允許,父母最好在三歲以后送孩子去幼兒園。去幼兒機構不僅是孩子必須承受的壓力,也是孩子社交能力發(fā)展重要的轉折點。

把年齡尚小的孩子送去教育計劃緊密的機構會讓他們很痛苦。在這樣的機構里,孩子每天必須按照日程活動,他們沒有玩過一次盡興的游戲。老師在跟孩子們說完“小朋友們,現(xiàn)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盡情玩?!敝螅瑑H僅過了10分鐘,便跟孩子們說“好了,現(xiàn)在我們該整理一下了”。這是為了進行下一個日程安排。這些計劃讓孩子集中在某一個游戲上的時間變得非常短暫,這種短暫的游戲時間給孩子造成的壓力比我們想象中要大得多。因此,在為孩子選擇幼兒機構的時候,父母過分執(zhí)著于時間是否排得緊湊,教授的內容都有哪些,教學節(jié)目有多豐富這些問題并不好。近來幼兒機構之間掀起了激烈的競爭,它們越來越注重制定出更豐富多樣的教學節(jié)目。如果孩子依照這些日程全部執(zhí)行下來,他們的生活會非常繁忙,每時每刻都被牽著鼻子走。

事實上,在接觸某種游戲時,孩子需要持續(xù)對這一游戲進行拓展,還需要進行結構化、系統(tǒng)化的體驗,這也是一種教育。一般情況下,3~4歲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學習基本的規(guī)矩。他們只要學會飯前洗手,安靜地坐在位子上細嚼慢咽,撿起掉下的食物不把它們吃進去,和朋友一起玩耍時遵守秩序,不搶朋友先拿到的玩具,在聽到“請畫一條線”的指示后畫出一條線就好了。

當孩子起初去幼兒園的時候,父母如果發(fā)現(xiàn)他們有“忍氣吞聲的傾向”,就有必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壓力。如果班上有些孩子非常難纏,那么忍氣吞聲的孩子會非常痛苦。行為過激、總是欺負朋友、搶同學玩具的孩子會對周圍孩子造成壓力,如果這種情況下老師經(jīng)常讓被欺負的孩子忍耐,會更加加重孩子的壓力。性格外向的孩子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會通過發(fā)火、大喊大叫或者拳腳相加來發(fā)泄自己的壓力。而忍氣吞聲的孩子卻只會一味地忍耐,讓這些壓力淤積在心里。大部分忍氣吞聲的孩子在幼兒園入學伊始,都會讓老師以為他們適應得很好。在聽到老師這樣的評價后,這些孩子的媽媽便會將半托直接改為全托。如此一來,孩子將變得不再愿意去幼兒機構,他們甚至連游樂場也不想去。父母不可以認為,孩子不置一詞就表示情況良好。而是應該經(jīng)常詢問孩子,而且詢問的時候要掌握一定的要領。如果直接問忍氣吞聲的孩子“你是不是很難過”,他們一定會搖頭說不是。但如果跟孩子說“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一定有很多事情讓你難過吧”,孩子一定會連連點頭。對于忍氣吞聲的孩子而言,父母詢問的方式非常重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