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與“夷人”的那點事(2)

晚清帝國風云:禍起東南(上) 作者:關河五十州


“洋土匪”的行徑在當?shù)乩习傩罩幸鹆藰O大憤怒。1841年5月30日,上萬民眾和鄉(xiāng)勇采用誘敵深入的戰(zhàn)術,在三元里包圍了部分英軍。當天正好下起大雨,英軍的燧發(fā)槍失效,只得用刺刀進行作戰(zhàn),這使得廣東人的功夫在雨中大顯神威。英軍被砍死砍傷多達49人,僅次于奕山組織的正規(guī)作戰(zhàn),這就是著名的三元里抗英。

但是這實際上對整個局面已經(jīng)影響不大,英軍很快派出持有擊發(fā)槍的部隊前去救援。擊發(fā)槍又叫雷擊槍,這種槍械是不怕雨淋的,一開槍,民眾即四散而去。

老天爺不可能每次都幫忙,相信奕山如果與義律一對一貼近肉搏的話,也未必就處于下風,可人家不會給你這機會啊,而且英軍明確告知,這種來自民間的攻擊若不中止,停戰(zhàn)協(xié)定便作廢,先把廣州城給你占領了再說。

雖然在給道光的奏折中,奕山恨不能把“三元里抗英”的功勞也攬自己身上,但他是個聰明人,該服軟還是乖乖服軟,該交的錢也不敢少一個子。

1841年5月31日,英軍拿到了全部的“贖城費”,開始陸續(xù)撤退。一周后,海陸軍完全退出廣州,甚至連虎門炮臺都交了出去——以英軍這樣的機動速度,以中國軍隊這樣的防守能力,他們眨眼之間又可以重新控制廣州,怕個甚啊。

楊芳的擔憂果然沒錯,折騰半天,什么效果沒起到,反而損兵折將,還多付出去六百萬。

事情到此還不算完。作為主將,奕山得給皇帝一個理由,一個戰(zhàn)敗和“贖城”的正當理由。

在隨后發(fā)出的奏折中,奕山?jīng)]有否認英軍攻占四方炮臺的情節(jié),但他說這是“漢奸”作祟,里應外合的結果,并不說明英軍有多高明。

不過不管怎么編排,如此結果總是令人氣短,而下面的發(fā)展,若是照實說的話,無疑會更令人沮喪——馬上要到戰(zhàn)敗認輸?shù)哪莻€環(huán)節(jié)了。

恰恰到這里,奕山顯示出了絲毫不輸于優(yōu)秀文學家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筆鋒一轉,端上了一盤比武俠小說還要精彩得多的“文學大餐”,題目或可稱之為:我與“夷人”的那點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