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與“夷人”的那點事(4)

晚清帝國風云:禍起東南(上) 作者:關河五十州


文學總是那么具有力量,經(jīng)過奕山功力不凡的再創(chuàng)作,在廣州之戰(zhàn)中,求和的變成了英國人,“贖城費”變成了合理合法的“商欠”,給道光的印象,好像這一仗還打贏了。

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謊言。應該說,自林則徐禁煙以來,所有大吏.沒有一個不說謊,不過總還有個限度,林則徐上報“七戰(zhàn)七捷”,有鼓舞軍心和讓道光支持“主剿”立場的目的,但匯報英軍的情況大多沒摻假。琦善扯淡,主要是對著義律扯,他對皇帝講的也基本都是實情。楊芳呢,迫不得已編過一些無中生有的“勝仗”,可再怎么編,還不敢說英國人會向他“乞和”……

只有奕山,到底是在皇上身邊做侍衛(wèi)的,那真是藝高人膽大,什么都敢吹,什么都吹得出來,給人印象,他就是上嘴唇著天,下嘴唇著地,整個不要臉了。

倒是道光似乎完全被奕山給蒙住了,閱看奏折后,馬上傳旨嘉獎廣州之戰(zhàn)的一干“有功之臣”。

奕山可以撒彌天大謊,可是畢竟封不住其他人的嘴,有知道實情的官員,隨后就發(fā)來密奏,彈劾奕山謊報戰(zhàn)況。耐人尋味的是,道光并沒有像以往那樣一躍而起,怒發(fā)沖冠。

皇帝超常冷靜,冷靜得像換了個人:“再派人私下調查,看情況究竟怎樣?!?/p>

調查的結果,說明奕山大部分說的是謊話。

這時候大家以為奕山該倒霉了,孰料還是沒有。道光只批復“留覽”,放著看看吧,就煙消云散了。

其實不需密奏,更不需私下調查,道光又不是足不出宮的小孩子,他能真的看不出奕山奏折里的虛假嗎?再說他派新班子出征的目的,是絕不允許和英國通商,哪怕是“乞和”,那楊芳巴巴結結半天,還不就是奔著這個去的,要是通商就能止戰(zhàn),早就不用費這老勁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