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在那邊做臨時工頭,李開芳在這邊看得清清楚楚,他決計突圍。
1855年4月15日,太平軍乘夜從早已挖好的地道中潛出,全力撲向官軍的炮臺。官軍毫無防備,被這些突然從地里鉆出的“土行孫”給整蒙了圈,頓時死的死、逃的逃。
太平軍將炮臺上的炮眼封死,然后繼續(xù)向外沖。僧格林沁聞訊,趕來指揮堵截。在激烈的交鋒中,他的親兵被殺,自己的坐騎也被打死。他拼了老命,才迫使太平軍退回馮官屯。
這次險情讓僧格林沁意識到,必須趕緊灌,不然一個不小心讓太平軍溜走,百里長渠就算白修了。
馮官屯比長渠高,僧格林沁就把水車搬來,指揮兵勇連軸兒轉(zhuǎn),像農(nóng)民灌田那樣把水從低處抽上來,而且一刻也不敢停工。經(jīng)過十幾天的浸灌,加上連降兩天大雨,雨水和運河水交相灌入,低洼之處的水深已達(dá)一米以上,連地窖里也浸入了水。
再往后情況更趨嚴(yán)重,馮官屯遍地都是水,整個屯內(nèi)僅剩巴掌大小的干燥地面。除李開芳尚可坐在床上外,其他太平軍官兵大多不是陷身泥淖,就是只能跑到樓上。堆在倉庫里的火藥和糧食也都被浸濕,以致無法使用。
僧格林沁先用水來擠壓守軍的活動空間,之后便集中火力對太平軍聚集的樓房進(jìn)行射擊。他還想了一記毒招:將收購的大量青蛙投放于馮官屯的水中,讓官軍支著耳朵聽聲音,哪里沒有蛙鳴,就說明哪里是太平軍的潛藏之處,也便是他的重點打擊目標(biāo)。太平軍因此傷亡很大。
馮官屯里的水越漲越兇,低洼處的水已快升至兩米,地窖內(nèi)積水也接近一米。李開芳和余下的太平軍被迫做好了魚死網(wǎng)破的準(zhǔn)備。
對僧格林沁來說,魚是早晚要死的,但網(wǎng)破就不好了。他最樂見的是那魚變成乖寶寶,自動送上門來,那他連網(wǎng)都用不著撒了。
在太平軍山窮水盡的情況下,僧格林沁決定繼續(xù)采用誘降術(shù)。
不過李開芳可不是個乖寶寶,連同依舊跟在他身邊的那些太平軍,個個都是哪怕只剩最后一口氣,也一定會咬你一口的“老長毛”,絕不可能成為官軍中的“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