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當愷撒越過內(nèi)爾維人的邊界,行軍3天之后,他從俘虜口中獲悉桑布爾河距其營寨不過10英里,所有內(nèi)爾維軍隊都在河對岸嚴陣以待,靜候羅馬人的到來。他還了解到鄰邦阿特雷巴特人和維洛曼杜伊人也受到內(nèi)爾維人的鼓動,決定一同來應戰(zhàn),準備一決高下。另外,阿圖阿圖齊人的軍隊也正在一路趕來。他們還匆匆把婦孺老弱都集中在一個沼澤地,這是軍隊很難靠近的安全區(qū)域。
17. 愷撒掌握了這些情況后,就派偵察部隊和若干百夫長去選擇適宜安營的地點,跟隨愷撒一起行軍的有大批投降的高盧人以及部分比利時人。后來從俘虜口中獲悉,在前些天,他們看到我軍的行軍方式后,就連夜趕到內(nèi)爾維人那邊通風報信,稱在我方的軍團與軍團之間,穿插著大量輜重車隊。若在前面的軍團進入營寨,而后面的軍團還隔著一段距離時,乘機攻擊那些負重的士兵,便可輕易取勝。擊潰他們之后,再奪走輜重,那么其余的軍團也就無以為繼,不敢繼續(xù)相持下去。
內(nèi)爾維人積極采納通風報信之人的建議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從未有過騎兵,直至今日,對騎兵這類兵種也并不熱衷,他們所有部隊都是步兵。因此,為了有效阻止鄰國騎兵入境劫掠,他們切下新鮮嫩枝,插在地上,不久它就向四面八方長出許多繁茂小枝,其中還夾雜著多刺植物和荊棘,很快便構(gòu)成一道綠色屏障,密不透風,連窺視都不可能,人更難通過。我軍行軍途中就受到這種藩籬重重阻礙,因此內(nèi)爾維人認為此計甚妙,值得一試。
18. 羅馬人選定的扎營地點地勢如下:一邊是山,山坡舒緩地從山頂一直向下延伸到桑布爾河邊。在河對岸,與此相對的是另一座有著同樣的坡度的山峰,山腳下約有300碼左右寬的空曠之地,再往上就是森林,密不透光,敵軍主力就躲在這片密林之中。在空曠開闊之處,只能看到在沿河岸的地方有些騎兵哨崗。那條河水深只有3英尺左右。
19. 愷撒派騎兵在前方開路,其余部隊緊隨其后,但進軍方式和次序卻與比利時逃兵透露給內(nèi)爾維人的全然不同。依照愷撒的習慣,當他接近敵軍時,會以6個軍團做先鋒,完全不受輜重的牽絆,而全軍的輜重都跟在其后。新征的兩個軍團負責斷后,掩護全軍和輜重大隊。
起初,我軍的騎兵、投石兵、弓箭手,一過河就和敵人騎兵展開激戰(zhàn)。敵人時而退回密林中的藏身處,時而沖出密林攻擊我軍,但我軍追趕后退的敵軍時,卻不敢越過那片開闊地帶。這時,前方的6個軍團已開始測量土地,著手安營扎寨。當躲在林中的敵軍看到我軍的首批輜重隊時,他們在林中早已排好陣勢,自信滿滿地伺機待發(fā)。輜重車出現(xiàn)了,這是他們事先約好的發(fā)動進攻的時刻,所有敵軍主力都從林中猛沖出來,痛擊我軍騎兵。我方騎兵很快便不敵對手,潰不成軍。敵人又一路飛奔到河邊,速度如此之快,好似一時間林中、河邊以至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敵人,他們甚至還以同樣飛快的速度跑上山去,襲擊我軍的安營部隊和忙于工事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