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東鄉(xiāng)試,考題讓人震驚(4)

心學圣人:王陽明 作者:燕山刀客


王陽明作為一個只有三十四歲,沒有什么學術地位的小官僚,居然敢于開堂授課,自然引起了一些老前輩的反感,指責他標新立異、愛出風頭,想紅不擇手段了。王陽明有一顆大心臟,不為這些非議所動搖,前來報名的人很少,他也不改變自己的初衷。不知道老爺子王華當時做何考慮,但種種跡象表明,他對于兒子的行為,顯然是默認的。

王陽明從來不是內向的人,無論走到哪里,他都有兩大愛好,一是游玩,二是交友。游玩可以開闊眼界,也能結識更多朋友。王陽明自視甚高,但他對交友卻沒有什么勢利的眼光。無論是朝中進士還是鄉(xiāng)間農夫,他都可能和他們成為朋友。

不過,他更希望能交到一些心靈相通的真正知己。因此,若水的出現(xiàn),讓他非常高興。湛若水比王陽明大六歲,是廣東大儒陳白沙的學生。三十二歲時,他就提出了著名的“隨處體認天理”說。弘治十八年(1504),他進京參加會試,主考官是后來在正德年間擔任首輔的楊廷和。

楊廷和看到一份考卷,一眼就認出是陳獻章的弟子所做,后來揭開糊名處一看,果不其然。湛若水順利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進入翰林院上班。經別人介紹,湛若水認識了王華的長公子王陽明,兩人可以說一見傾心,都被對方的才華與學識吸引。王陽明說:“守仁立世三十年,未見此人。”而湛若水則說:“若水觀于四方,未見此人。”

這一年,王守仁三十四歲,湛若水四十歲。兩人都認為,已經八股化的朱子理學,是學術發(fā)展的大敵。講得越詳細,道理越晦澀,分析越精巧,學問越支離破碎。他們希望能從占據(jù)主流的理學中解放出來,開創(chuàng)一門屬于自己的新學問。

王陽明一直在研究陸九淵的著作,希望將其思想發(fā)揚光大。他一生沒有拜名師,而在權威的《明儒學案》中,黃宗羲這樣評價湛若水的老師陳獻章(人稱白沙先生):有明之學,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陽明而始大。兩先生之學,最為接近。

顯然,湛若水的思想深刻影響了作為晚輩的王陽明。就像孔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一樣,他們兩個常來常往,白天一起為兩雙手能數(shù)過來的學生上課,晚上秉燭夜談,非常投機。

可惜,這樣的日子沒有長久,因為一個人的上臺,大明歷史發(fā)生了重大改變,王陽明也經受了三十多年來的最大變故。他究竟遭遇了什么危機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