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激發(fā)受眾的興趣(4)

商業(yè)就是一場秀 作者:(美)李·勒菲弗


塔尼婭·倫布羅左博士是一位認知心理學家,伯克利市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副教授、認知科學實驗室主任。在與我討論她在演示方面的研究時,她讓我閱讀她撰寫的一篇匯總了眾多當前研究的綜述性論文。

在我開始閱讀之前,我要告訴大家,倫布羅左博士認為目前對演示的研究中,還沒有人就演示的含義,或者說演示成功的要點,給出被廣泛認可的定義。聽到她這樣說,我既傷心又失望。了解演示的學術性定義對于撰寫一本探討演示的專著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學術性定義的缺失又從本質上說明演示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我希望這種情況是我的一次機會,把我對演示的認識貢獻出來,供大家討論。

倫布羅左博士的論文題目是“演示與外展推理”,發(fā)表于《思維與推理牛津手冊》。該論文粗略地介紹了作者對當前演示研究的綜述,下面是其中的幾個要點:

要想準確地理解這個概念(如果算不上是下定義的話),第一步是要把作為產(chǎn)品的演示與作為過程的演示區(qū)分開。作為產(chǎn)品,演示是一個命題或者判斷,通常是以語言的形式,用于回應對解釋的明確或含糊的請求。而作為過程,演示是一種認知活動,目的是要產(chǎn)出一個或多個演示“產(chǎn)品”,但是這個活動就是為了參與,不是一定要取得成功。

簡言之,我們對演示可以有兩個不同的理解:你思考的東西(過程)和與人分享的東西(產(chǎn)品)。從功能上看,我們認為演示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如何理解、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問題。倫布羅左博士接著說:

人們已經(jīng)揭示了演示的眾多功能,但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強調,演示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它為支持適應性行為的學習提供了平臺。例如,克雷克把演示描述為“一種時間的遠距離感受器,使有機體適應將要出現(xiàn)的形勢”。海德認為,我們演示事件的目的是把這些事件和更為普通的過程聯(lián)系起來,使我們“獲得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并有可能控制這個環(huán)境”。換句話說,演示使我們能更好地預測和控制未來。而高普尼克把演示比作性高潮。他認為,從現(xiàn)象學角度來看,演示之所以給我們帶來滿足感,是因為人類的進化激勵我們參與理論形成的過程中。高普尼克認為兩者之間的關系就像性高潮與生育的關系一樣。他的這個理論引起了人們的爭議。

這些理論把演示比作性高潮,或是將它看成預測與控制未來的方法,我覺得這樣的理論真的很有說服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