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發(fā)現(xiàn),兩塊卡板尾端各連著一排很細的膠皮線,外露兩三厘米,其余部分隱入高密度巖棉板里,很可能順著巖棉板內(nèi)層連接到井上的控制開關(guān),一旦按下,卡板便會自動張開,木板借助機械牽拉向上升起。待有人踩上木板,又將借助重力下降直到被卡板重新咬住。至于那兩個齒輪,蔣毅猜測,該是控制升降速度所用。
這套機關(guān)設(shè)計得堪稱完美,其中許多奧妙一時還難以參破,只是如此狹小的空間,如何藏得下一間裝滿寶貝的密室呢?可密室若不在這里,又會在什么地方?眼前這一切將作何解釋?
要想解答如上難題,就必須盡快找到下一個玄關(guān)。于是,蔣毅舉起手電筒在井壁上仔細觀察,終于,他在斜前方發(fā)現(xiàn)四條凹線,凹線曲折回合構(gòu)成一個長方形,約寬四十公分高二十公分,中央有一黃豆大小的圓孔。
蔣毅掏出父親留給他的那把鑰匙,插入左右扭動,未見動靜,使勁往后一拉,那長方形竟抽屜一樣被拖了出來,——原來是只石匣!
石匣內(nèi)置一黑色木盒,有半個座機大小,周身只用金絲鑲嵌幾朵祥云,簡練卻也大氣。由于年代久遠,木盒斑駁金線殘斷,如此倒更增幾分古味,給人以貨真價實的觀感。從脫落的漆皮看,盒子的材料像是胡楊木,這種木質(zhì)地堅硬、耐水抗腐,可歷千年而不朽。
木盒前端墜著一把鋮亮的小鎖,鎖為黃銅所制,造型和色彩都與盒上的金絲祥云相得益彰,只是腹部帶有“永固”字樣的商標。顯然,這鎖與木盒并非同一時期之物,可能原來那把鎖早已丟失,為保護里面的東西,父親才特意為之匹配的。
父親沒有留下小鎖的鑰匙,但對一個做刑警的來說,打開這把鎖不算什么難事。蔣毅從口袋里找到一枚曲別針,幾下便解決問題。盒子開啟后,里面裹著一團黃色的綢緞,層層揭開,最后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只白中透綠的龍紋玉鐲。
十二年刑警生涯,破獲過不少文物盜竊案,也算見多識廣,對于玉的辨別,蔣毅還是具備一定基礎(chǔ)的。他認為,此鐲的材料主要為獨山玉。獨山玉介于軟玉和翡翠之間,具備翡翠的鮮亮和軟玉的溫潤雙重優(yōu)點于一身,在獨山玉的所有品類中,淺綠色且透明的獨山玉最為罕見,而眼下這只玉鐲正屬于后者。
由于獨山玉屬于巖石而非單晶,其物理結(jié)構(gòu)中存在很多晶體與晶體之間或是礦物與礦物之間的空隙。在沒有經(jīng)過特殊油滲的前提下,這些空隙都是較干枯的,所制造的飾物經(jīng)佩戴后,人體皮膚的各種分泌物會通過接觸而滲進干枯的空隙,增加玉的透光度,使得佩戴過的玉看起來更加溫潤,透明度也會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