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我手中攥著六百美元,開始闖蕩投資業(yè)。1980年,37歲的我離開了這個行業(yè)。期間掙得的錢已經足夠我滿足畢生的探險心愿。在擔任一家海外對沖基金公司的經理期間,我分析了世界各地資金、原料、商品和信息的流動,從而投資了其他人所不看好的領域,開拓了全球各地尚未開發(fā)的市場。這是我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我闖蕩華爾街乃至進行長期投資的目的,在商界并不常見。我想用掙得的錢來換取自由,去充分品嘗生活的滋味——我想去看看大千世界。而且,我想見識的是普通旅行者鮮有機會見到的世界,是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理解的世界。
我想見識的世界,在我看來,就是真實的世界。
在我見過的人中,有人去過的國家比我多。但幾乎無一例外的是,他們似乎無非都是走馬觀花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在我看來,除非你親身穿越過邊境線,獨自尋找過食物、燃料、過夜的地方,除非你身體力行地經歷過這些事情,你就不算真正到過一個國家。
1990年冬末,我騎著摩托車出發(fā)了,用了兩年的時間環(huán)游世界。我走了十萬英里,走遍了六個大洲,到過數十個國家。這次旅行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史冊,啟發(fā)我創(chuàng)作了暢銷書《投資騎士》。結束旅行回到紐約的家中不久,我又開始思考更具雄心的計劃。一個純粹的時間巧合令我更加蠢蠢欲動:千禧年即將到來。我想要親身了解世界上正在發(fā)生的變化、實地觀察挖掘真相的愿望從不滿足,而這一歷史性時刻的到來更加刺激了我的愿望。我的計劃是在二十世紀即將結束之際,用三年的時間開車環(huán)游世界,在千年之交把握世界的脈搏。
這次旅行既是探險,也是我一生以來所接受教育的一部分。從我成長的阿拉巴馬州迪莫波利斯鄉(xiāng)村,到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和美國軍隊,最終再到教會我“專家”經常犯錯的華爾街,這樣的教育一直在繼續(xù)。我的旅行常常將圣人推下神壇,戳穿所謂的真理,顛覆某些“權威”對世界所抱有的成見。這些所謂的權威,有不少幾乎大門不出。以不同視角觀察世界,是我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的基礎。
我雖然沒有招過妓,卻知道要想了解一個國家,同妓院鴇母或黑市商人聊天比咨詢政府官員更有裨益。要想深入了解一個國家,穿越偏遠邊境線的作用無可比擬。
尋找有前景的投資機會并非是這次旅行的明確目標,但天性使然,我在旅行途中總是不知不覺地在做這些事。作為投資者,我想要了解中國、非洲和南美的市場,我想盡量不失時機地拜訪一下有前景的股市。過去,我成功投資過奧地利、博茨瓦納、秘魯等冷門市場,這次無疑也能遇到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