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活命和革命(2)

謀國者 作者:林東林


康有為的政治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明,他是成敗兩條路都可始于塘沽足下,政變僥幸成功了,慈禧被殺,光緒在手,他可以挾天子而令天下,“光榮”返京之后可以穩(wěn)坐改革圣人和帝師交椅;而萬一政變失敗,他也不至被捉拿歸案,而是能于此從容逃走,江山另圖。

后來,康有為在其《康南海自編年譜》中,回憶起這段“逃亡”經(jīng)歷時說:是役也,身冒十一死,思以救中國,而竟不死,豈非天哉!事后追思,無一生理:吾先出上海辦報,則上海掩捕立死;皇上無明詔、密詔之敦促,遲遲出京,必死;榮祿早發(fā)一日,無論在京在途,必死;搭招商局之海晏船,英人欲救無從,必死;是日無重慶之輪開,或稍遲數(shù)時行,追及必死;飛鷹快船不因煤乏還,必死;登萊道非因有事往膠州,則在煙臺必死;上海道不托英人搜,則英領(lǐng)事不知,無從救,必死;英人不救,亦必死。凡此十一死,得救其一二,亦無所濟,而曲線巧奇,曲曲生之,留吾身以有待其茲……

康有為口口聲聲、字里行間所說的“必死”,為何都化為最后的“大難不死”?

是康有為有天命在保他金身不死,還是他早已洞察棋局,算好了金蟬脫殼之計?康有為很希望后世都認(rèn)為是前者,這樣他的流亡才有價值,圣人和變法者地位才牢不可破!身冒十一死而“思以救中國”的康有為,看似是一心救中國,其實還是在一意救自己。

救中國沒有救成的康有為,到底是救成了自己,以六人死而換得一人生。

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的血濺北京菜市口。而一天之后,在英艦“幫那文尺號”的護衛(wèi)之下,康有為也正好在落日余暉的籠罩下乘坐英輪“琶里瑞號”抵達(dá)香港。

這一切給人造成的假象是,是他努力掙脫才逃出了那個陰云密布的北京城,當(dāng)別人喋血之際,他卻成了一個從殺機重重中漏網(wǎng)脫身的孤膽英雄。抵港后,康有為先由香港英國總督勃來克安排在警察署的樓上住了一周,后來康有為覺得不方便,又遷至朋友何東家中居住,此后便赴日、赴歐美,輾轉(zhuǎn)國外十五年,開始?xì)v經(jīng)亞歐非南北美五大洲數(shù)十國的流亡生涯。

北京的胡同多,所以路口就多,菜市口是其中名氣最大的一個,戲文中唱的“推出午門斬首”,其實是拉到菜市口“出紅差”,一刀下去,人頭落地,犯人被殺后,尸體被人運走,血跡即被黃土墊蓋上,爾后便有人在此賣菜,菜市生意興隆,菜市口由此而得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