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1986年,隨著在國家隊訓練的深入,入水成為攔在我面前最大的技術問題。雖然我天生會壓水花,但入水線條很差。徐教練評價我前入水像“S”,縮肩、挺腹,后入水像“蝦米”,是彎的。
把“S”和“蝦米”變成“筷子”是一場硬仗,既要跟意識、技術打,也要跟習慣、感覺打。跳了這么多年水,從沒人講過我入水線條不好,因此我對自己的身體線條沒有任何感覺,改起來就特別難。
徐教練要管全隊,沒那么多時間,就讓組里王教練帶著我們幾個入水不太好的隊友,每天早晨6點集中練入水。那段時間,我不停地爬上、跳下,卻總是沒感覺。一個早晨跳上百次入水,還是變不了“筷子”。
兩周后,技術上盡管有好轉,反復卻非常大。本來改好的技術,睡一覺就全“還”給教練了。我變得急躁,越急躁技術越走樣,越走樣越急躁。
徐教練仿佛看透了我的心理,找了一篇當時著名羽毛球運動員韓健登發(fā)表在《體育報》上的文章《我是怎么從失敗的低谷中走出來的》讓我看。從中,我更加認識到世界冠軍不是合格性比賽,而是唯一性比賽。如果按合格要求自己,永遠都是不合格。冠軍只有一個,要想殺到那個唯一的位置,越往前走,優(yōu)勢可能會越來越暗淡,劣勢則會強烈曝光出來。
劣勢,成為我逆襲的紅彤彤的突破口,我的賭注在于,能不能扛過這場艱難的考驗。
我決定每天訓練后花30分鐘到60分鐘看技術錄像。我找到了當時管資料的王同祥教練,求他為我選幾盤最適合的錄像帶。王教練想都沒想就為我拿出洛加尼斯的技術錄像,陪我一起看,耐心講解。幾天下來,我對技術要領的理解突飛猛進,糾正動作也快多了。徐教練對我的進步看在眼里,時不時夸我的入水好多了。
這時中國隊要出征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國際邀請賽,少年集訓組的兩位隊員被挑出來,將與一線組隊員一起出賽。我好羨慕,因為這次被選上參賽的少年組隊員很有可能在1986年世界錦標賽被啟用。我看著被選中的隊員打理行裝興奮的樣子,再看看自己連入水都改不好,十分沮喪。
星期天給隊友送行后,我情緒不高,訓練時第一次感到累,坐在游泳池邊發(fā)愣。王教練走過來對我說:“我認為今年世界錦標賽你被選上的可能性很大,你看不到自己的進步,但我能看到?!迸赃呉粋€男隊友也對我說:“別的女孩都挺擔心,因為你的進步太快了?!?/p>
進集訓組兩個多月了,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評價和鼓勵,我大吃一驚,原來自己這兩個月的進步已經(jīng)很大,只是徐教練的要求太高,太難達到,所以自己看不到。但我清醒地知道,一個帶訓隊員不被退回省隊就不錯了,更不要說參加世界錦標賽。我努力不讓自己多想,每天照常訓練,訓練完看技術錄像。
隊友們看我像機器一樣不停地轉動,覺得不能理解,問我,“你哪來這么多體力?你累不累?”我總是笑而不答,因為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只知道現(xiàn)在的訓練時間比起在省隊時不知長了多少,學習壓力不知道大了多少,但我的心情卻完全不同。我不再擔心被摔,睡覺時想的是技術而不再是菩薩保佑,每天早晨起來都會有自己確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