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社會學的科學家認為信息是一種觸媒,信息旨在建成或維持人的社會意識。對中國的新聞檢查或者央視正面新聞,很多人不認可,其實這也是一種信息平衡與導向所必須,從這個角度看正當而且應(yīng)當。社會管理需要信息論、博弈論、運籌學、權(quán)力學、結(jié)構(gòu)與組織學,甚至流言與謠言學、建構(gòu)理論學等,目的也是建立人們統(tǒng)一的價值觀與社會行為。不過,這像走鋼絲,力用大了適得其反,力用小了又沒有效果。當今政府大力提倡反貪防腐,目的是要重建人們對政府的信任,但如果過于贅述這樣的信息,反而會令更多的民眾失去對政府的信心。在反腐的同時更多地贊揚好干部,并讓廉潔的干部真正獲益,才是可行之路。有一點是不錯的,一方面鼓勵民眾監(jiān)督,自由舉報,一方面又加大對造謠陷害的懲罰力度,這樣才能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社會倫理學有一句名言,“極度道德化導致犯罪泛濫,缺乏道德意識的維護與培養(yǎng)也是犯罪滋生的土壤”。我們教育孩子也一樣,適度是重要的。過早的教育可能造成孩子學習動力喪失,放任孩子又會使兒童知識獲取動力遲滯,這是兩難。
身處暴動與騷亂中的人會被無意識卷入,做一些違背自己道德信念的事情。對社會信息給予干預與引導必然是管理社會的策略。普通人會把社會認知建立在公平、公正、合理這樣的基礎(chǔ)上,重視真實。問題是,真實是一個多面體,人們可以看到什么樣的真實呢?管理社會需要關(guān)注更大的、更真實存在的需要,所以社會管理認知必須建立在有效、平衡、取舍的基礎(chǔ)之上,犧牲小我,維護大的群體。哈佛課堂上有一個視頻《公平與公正》,討論絕對的公平公正是否可能。一個駕駛失去控制的火車司機,面臨一個選擇:鐵軌前面有5個工人在勞動,任憑火車開過去5個人會失去生命;在壓過5個人之前有一個岔道,那里只有一個工人在工作,司機可以把火車改道開往那里,這樣只犧牲一個人。問題是決定改道的人必須承擔那個人死去的道德責任。因為那個人是無辜的,他本身不在事件中,是因為司機而被卷入這場災(zāi)難。任何改革政策都這樣,會損害少部分人的利益,讓多數(shù)人獲益,不過,獲益的人中總有一部分人并不知道感恩,也許還會產(chǎn)生更大的利益訴求,對改革不滿,被損害利益的人卻對改革者耿耿于懷,終身忌恨他們,這也是兩難。
有理由相信地球也是生命,也有情感與意識,看看彌漫在中國城市上空經(jīng)久不散的霧霾,你會不會感知到這是自然發(fā)出的信息。厄爾尼諾現(xiàn)象是地球針對人類破壞自然環(huán)境的意識行為,還是自然變遷自身規(guī)律使然還不能簡單而論。北京的空氣非常糟糕,總是會讓人浮想聯(lián)翩,正如健康營養(yǎng)專家于康所言,我們成了“人肉吸塵器”。所有存在都是一種信息,那么,中國的空氣質(zhì)量異常是自然給人類傳遞的什么信號呢?密集的人口,高速擴張的城市,瘋狂的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與人類日漸膨脹的物欲,這是今天中國正在上演的戲劇,這出戲劇的劇名是《唐璜》還是《堂吉訶德》?它是對人類科技、經(jīng)濟、人口發(fā)展的一種戲謔性嘲弄嗎?北京的上空一直有一個鍋蓋似的厚厚污染層,僅僅是風、沙塵、硫化物、汽車尾氣使然,還是人口過于稠密招致自然的懲罰與憤怒?
今天的育兒也越來越趨向于一種功利性行為,家長已等不及孩子的長大就竭力地教給他們社交、學習、掙錢的能力。大量的、贅述的言語與知識逼迫孩子們心智早熟,同時也造成心智的狹。一個有趣的談?wù)撌强萍?、社會性行為、言語、知識發(fā)展是生命的進化還是退化,我相信科技發(fā)展是會導致生命系統(tǒng)功能退化的。人類越來越遠離自然,不知道大自然為何物。西方諺語說,“揪著自己的頭發(fā),人離不開地面”,如今的情景是,我們揪著自己的頭發(fā)沒有飛上去,卻又失去了可以棲身的土地。人類知識傳承與教育的單一性與功利性,使得人類的孩子越來越像一種格式化建構(gòu)的人,不再是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