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從格雷厄姆那里聽來這個故事的,但直到很久以后,他才以書面的形式把它寫了下來。不過在這種投機時代,這樣的寓言故事流傳并不廣。速利基金往往會在“題材股”上大做文章,一個單純的題材(比如“地獄里發(fā)現(xiàn)了石油”),就能把一只股票的價格捧上天去。全國學生營銷公司的股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以每股6 美元的價位開始向公眾發(fā)售,在一年之內(nèi)股價就飛漲到每股82 美元。
全國學生營銷公司是一個名叫科爾特斯·威斯利·蘭德爾的人想出的點子,他是一個30 歲左右的大帥哥。該公司把很多名義上經(jīng)營與年輕人相關(guān)物品的公司集合在一起,例如圖書公司、唱片公司以及青年航空旅行卡公司等。因此,他借用公眾瘋狂追逐的一個題材新寵“年輕人”,打造出了一個商業(yè)帝國。蘭德爾是個老奸巨猾的銷售商,他對證券分析師們用盡甜言蜜語以討對方歡心,帶著他們到自己在弗吉尼亞州的城堡度假,還在自己的噴氣式飛機上和他們通電話。每年,蘭德爾都會預計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將增加3 倍。而每次,他都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盡管沒有公司會計師的協(xié)助,他也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他博得了華爾街的信任,把股價推到了每股140 美元的高位。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經(jīng)濟學大師加爾布雷斯的那番評論:“也許為了片刻的富有,忍受長久的貧窮也是值得的。”甚至連銀行家信托公司、摩根保證信托公司以及哈佛捐贈基金也都買了蘭德爾的公司的股票。
人們不禁會感到詫異,這些投資界的翹楚竟然如此容易受騙上當。其原因在于他們都害怕自己居人之后,他們面對的選擇是:要么買進熱門股票,畢竟它們都在升值;要么就冒險暫時落后于人。而那些落在其他基金后面的基金經(jīng)理,甚至在一個季度或兩個季度里都無法得到新的注資。處于這種投機時代,基金經(jīng)理除了加倉別無選擇。
1967 年,麥克喬治·邦迪發(fā)表的一篇評論更是為投機時代搖旗吶喊。麥克喬治·邦迪是福特基金會的總裁,也是保守主義的代表人物。麥克喬治·邦迪非常認真地給手下的基金經(jīng)理們布置了任務(wù),他認為他們的表現(xiàn)不是過于大膽了,而是顯得勇氣不夠。
我們形成了這樣一個初步印象,長期的謹小慎微讓我們遭受的損失比因魯莽或承受過度風險所遭受的損失要大得多。
這番話讓華爾街為之一振。如果福特基金會都鼓勵人們勇于承擔更多的風險,那么還有哪個基金經(jīng)理需要縮手縮腳?不僅如此,身為美國前任國家安全顧問和越南戰(zhàn)爭締造者之一的麥克喬治·邦迪立刻投入實踐。他大筆調(diào)用基金會的收入來投資股市,希望通過在股市上的成功運作賺回更多的資金。他信誓旦旦地對《財富》雜志這樣說道:“我也許會犯錯,但我會毫不遲疑地采取行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