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0世紀的最后一年。
在中國香港地區(qū),人們涌上街頭慶祝新年。在柏林,人們在廣場上舉行大型晚會,慶祝新年的到來。在東京,人們敲響古寺的大鐘,祈求風調雨順。在重慶,有99對新人參加了集體婚禮,以寄托天長地久的美好愿望。湖北的農民在洪水過后重建家園,搬進新居。
電影院里,上一年年底上映的賀歲電影《不見不散》,已連續(xù)4天日均票房在80萬元以上。截至1月11日,該片北京票房已經突破1 000萬元,在有史以來的票房中,僅次于引進片《泰坦尼克號》。
與《不見不散》里戲劇性的大團圓結局不同,臺灣導演蔡明亮的電影《洞》講的卻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障礙。故事發(fā)生在一座破舊不堪的舊樓中,男女主人公幽居在樓上樓下。因為水電工修補漏水管,使兩個人共有了一個頗為頭痛的洞,但這個洞卻成為兩個人互通聲息甚至救助性命的唯一通道。影評人這樣寫道:“片中兩個男女主角,代表著世紀末人們渴求溝通、渴求關愛的心愿與要求?!?/p>
在北京市豐臺區(qū)青塔小區(qū),每天上午9點多鐘,都會有一些老人提著小凳子,聚集到路邊的一棵樹下聊天。這是中國隨處可見的場景。兩年多前,話劇演員楊天乙把鏡頭對準了這群老人,她后來回憶說:“有自行車和汽車從他們面前滑過,我坐在那兒,心里興奮,我看見了世間最好看的景象。”
楊天乙按照電視臺的做法,找了專業(yè)的攝像機和攝像師,結果發(fā)現(xiàn)有的老頭面孔僵硬,有的還被嚇得躲到一邊。后來她干脆花費一萬多元錢,買了一部微型數碼攝像機,獨自一人抱著小機器,蹲在街邊,拍攝這群靠扎堆聊天來打發(fā)時光的老人。
1995年,日本的索尼公司推出第一部小型數碼攝像機,它的英文簡稱為“DV”。隨后一些公司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數碼攝像機。數碼攝像機操作簡單,只要會按開關,畫面就拍出來了。雖然數碼攝像機的價格動輒就要上萬元,但還是沒有擋住新潮的人們。
楊天乙用DV拍下大爺們的吃、喝、拉、撒、睡。在1999年,她剪輯完成紀錄片《老頭》,獲得了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亞洲新浪潮”優(yōu)秀獎。在片中,老人們的話題有一搭沒一搭,涉及物價、香港回歸、十三大人選、劉老頭的病。鏡頭也跟隨老人回家,記錄他們的生活。
片中還拍攝了一個老人離世后,其他老人對生與死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