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2)

末路窮途:日本戰(zhàn)敗前后 作者:姜照遠(yuǎn)


丘吉爾:“如果希特勒堡壘這個混亂的地下室有照片的話,它們則會成為但丁《神曲》‘地獄篇’中的最合適的插圖。只需挑選一下,看看適合哪一部分?!?/p>

參觀者來到希特勒的地下避彈室。其外面是一塊從山巖上鑿下來的高約10米、直徑約5~6米的圓托形巨石。由于自來水管被炸裂,室內(nèi)幾乎灌滿了水。從避彈室一端到另一端的通道被亂七八糟的鋼筋混凝土巨塊堵塞了。人們只能串空走才能進(jìn)去。

參觀者還特意看了希特勒和其情婦愛娃自殺的房間和希特勒焚尸的地點。

丘吉爾:“這里是希特勒這個戰(zhàn)爭惡魔的最后藏身也是葬身之地。這個地下堡壘被摧毀的景象,象征著法西斯德國及其罪惡制度的徹底崩潰。”

杜魯門:“如果要樹立一個紀(jì)念物,作為對與希特勒主義有關(guān)的一切罪惡和仇視人類的東西進(jìn)行詛咒的象征,那么,這個被摧毀的地下避彈室,確實可以充當(dāng)這樣的紀(jì)念物?!?/p>

2

7月17日下午5時10分,波茨坦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

出席開幕式的人員:

俄國方面:斯大林大元帥、莫洛托夫、維辛斯基外長、葛羅米柯大使、古雪夫大使、諾維科、索波列夫和翻譯巴甫洛夫。

英國方面:丘吉爾首相、艾登、艾德禮、亞歷山大·賈德干爵士、克拉克·克爾大使、威廉·斯特朗爵士和翻譯伯爾斯少校。

美國方面:杜魯門總統(tǒng)、國務(wù)卿貝爾納斯、李海上將、哈里曼大使、保萊大使、戴維斯大使、助理國務(wù)卿鄧恩、本杰明·寇因和翻譯查爾斯·波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