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在香港從事第三勢力活動的前前后后(4)

我的回憶:百年中國風云實錄 作者:程思遠


由“民主自由社”到“自由民主大同盟”

李宗仁不接受國內和平協(xié)議,人民解放軍于四月二十日渡江南下。“國民政府”由南京遷往廣州。事前曾通知各國使館南遷,但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卻仍舊留在已經被人民解放軍占領的南京,他指望美國駐北平總領事埃德蒙·克拉克能夠同中共中央取得某種事實上的聯(lián)系。

四月三十日,克拉克曾由美使館顧問何義均陪同飛往桂林,會晤李宗仁,告以美國政府已決定不援蔣,如果李代總統(tǒng)到廣州領導政府,應在人事部署上一新國人耳目,才能找到補救的辦法。

李宗仁由桂飛粵后,又于五月間與克拉克長談一次。由何義均擔任翻譯??死苏f,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在歐洲是實行馬歇爾計劃,恢復歐洲經濟;在亞洲則以援蔣為核心,但要蔣同中國共產黨合作,使中國進入和平建設的時代,因此有馬歇爾來華調處的使命。而今看來,前者是成功的,而援蔣則失敗了。所以目前美國不援蔣的政策是堅定不移的。克拉克希望李宗仁能夠擺脫蔣介石的牽制,建立一個新興的力量。李宗仁表示,此一問題可以從長計議。

何義均是湖南人,四十年代初,我在三青團中央團部當服務處長時,他以中央大學教授兼任三青團中大分團主任。當時中大校長是顧孟余(1888—1972,留學德國,畢業(yè)于柏林大學。1925年12月出任廣東大學校長。1927年3月任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宣傳部長。1932年任鐵道部長。1936—1937年任交通部長。1941年被任命為國立中央大學校長。1949年先后定居香港、美國,1969年返臺灣定居。),他不常到,校務由中大教務長童冠賢代行。從而使何義均同顧孟余、童冠賢兩人的關系極其密切。

顧孟余早年在北京大學任教務長,受到李大釗的重視。一九二四年冬,孫中山為企求中國統(tǒng)一,應邀北上京華,當時李大釗向孫先生提出了一張薦賢名單,第一名就是顧孟余。孫把名單交給身邊的汪精衛(wèi)。一九二六年春,顧應汪邀入廣州參加國民黨二全大會,隨即被任為國民黨中央黨部宣傳部長,成為汪派要角之一,與陳公博齊名?!熬乓话恕笔伦兒?,寧粵醞釀統(tǒng)一,由于顧孟余的拉攏,促成汪蔣合作,當汪到南京當行政院長,顧孟余任鐵道部長。抗戰(zhàn)初期,汪精衛(wèi)變節(jié)降日,陳公博亦下水,獨顧孟余未去,一時頗有清譽,故蔣以中央大學校長的名義來酬庸他。一九四九年三月初,孫科向李宗仁辭去行政院長職,童冠賢時任李宗仁智囊團首席顧問,力薦顧孟余組閣。三月九日李曾托范予遂攜親筆函去上海迎顧來京,但顧力辭。三月十日,李宗仁始決定以何應欽當行政院長。所以李宗仁與顧孟余也有過一段歷史關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