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漢認為,百分之百擁有上述要素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英國,其他國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瑕疵。
首先是英國。在馬漢的筆下,英國就是海權運用的完美例證,“海權論”簡直就是對英國所處地位和所作所為的客觀描述和總結。“海權論”在英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維多利亞女皇為他舉行國宴,女皇的外孫、當時正在英國訪問的德皇威廉二世作陪,牛津和劍橋兩個大學在同一星期授予馬漢榮譽博士學位。這大概是馬漢一生當中最為風光、最為得意的時刻。
其次是德國。如果說“海權論”使英國人更加堅定自己國家?guī)讉€世紀以來所走的強國之路,那么對德國來說,它的意義正如雪中送炭。此時的德國雖然統(tǒng)一了才20年的時間,但是已經無可爭議地在歐洲大陸崛起了。年輕的德皇威廉二世開始推行世界政策,要為國力蒸蒸日上的德國爭取“陽光下的土地”?!昂嗾摗弊屚蓝聪ち顺蔀槭澜缫涣鲝妵拿卦E,加速了德國的海軍發(fā)展和海外擴張的步伐。威廉二世這樣寫道:“ 如饑似渴地讀了馬漢的書,我向所有的船都發(fā)了此書……我們的未來在水上,三叉戟(在希臘神話里,三叉戟是海神波塞冬的武器,海權的象征)一定要握在我們的手中?!薄昂嗾摗币渤蔀榈聡俗詈玫男麄魑淦?。后來當?shù)聡σ愿皩崿F(xiàn)海軍建設計劃的時候,它把《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提供給國內所有的公共圖書館、學校和政府機構。在某種程度上,“海權論”對于隨后出現(xiàn)的“大艦巨炮主義”和英德海軍競賽起到了煽風點火甚至火上澆油的作用。
馬漢最后寫到了美國,這也是馬漢寫作這部書的初衷。他為祖國的前途獻言獻策,但是馬漢的良苦用心并沒有立即被政府接受。馬漢自己也承認,與在國外受到熱烈追捧形成鮮明對照,他在國內幾乎無人問津。好在馬漢有幾個忠實的崇拜者,西奧多·羅斯福就是一個。他在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就立即給馬漢寫信,稱“它是我所知道的這類著作中講得最透徹、最有益的大作”。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如果我不把它當作一部經典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后來,羅斯福出任海軍部副部長,1901年又成為總統(tǒng)。再加上資深參議員、著名的帝國主義分子洛奇——也是馬漢的忠實崇拜者。經過他們的不斷呼吁和努力,美國政府對海軍的投入開始增加。
到1900年,《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就已經出版到15版,到1914年更達到24版,并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馬漢的“海權論”之所以受到如此廣泛的歡迎,關鍵還在于它契合了當時的時代氛圍,迎合了資本主義社會國家對外擴張的需要。 然而,在帆船時代之前,海洋的重要性并非像后來這樣大。
馬漢的三部海權論,只有第一部的第一章算是具有一定的理論性。
羅辛斯基這樣評價馬漢:“對他而言,理論完全附屬于歷史,他只是根據(jù)極少量的概括觀念來解釋具體個案,又或引述一大堆史例來證明那些原則。至于從歷史中抽出個別觀念,并將其整合成為對整個復雜矛盾海戰(zhàn)結構的有系統(tǒng)分析,卻是他所從未考慮過的。”
可以說,馬漢的“海權論”對世界海軍建設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是空前絕后的。既影響了海軍的發(fā)展,又影響了戰(zhàn)爭的走向,也決定了戰(zhàn)爭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