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齊、梁各代準人民制鹽,因此煮鹽業(yè)甚發(fā)達。至陳文帝(公元6世紀中)時,將鹽收歸官營。當時產(chǎn)鹽最盛者,江南為吳郡、浙江海鹽等地;所謂“海濱廣斥,鹽田相望”,即指江南多產(chǎn)鹽④。江北產(chǎn)鹽最多之地,厥為江蘇鹽縣,當?shù)赜宣}亭123所,當?shù)厝嗣瘛耙贼~鹽為業(yè),略不耕種,擅利巨海,用致饒沃。公私商運,充實四遠,舳艫往來,恒以千計”①。
四川產(chǎn)井鹽亦有名。朐忍縣有鹽井100所,使巴川食鹽足以自給。酈道元《水經(jīng)注》記述當時又有巖鹽,謂:“有石煮以為鹽,石大者如升,小者如拳,煮之,水竭鹽成?!笨梢娝拇óa(chǎn)鹽之豐盛。
北朝制鹽業(yè)由官府主持,河東郡有鹽池,《水經(jīng)注》曰:“今池水東西七十里,南北七十里,紫色澄渟,潭而不流,水出石鹽,自然印成,朝取夕復,終無減損。池西又有一池,謂之女鹽澤,東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在猗氏故城南?!贝他}池已早有官府管理。
北魏孝文帝曾“開鹽池之禁,與民共之”,但為豪強壟斷,貧民受害,遂再改為官營。
東魏北齊時期,海鹽增產(chǎn),《魏書》曰:“自遷鄴后,于滄、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煮鹽。滄州②置灶一千四百八十四,瀛州置灶四百五十二,幽州置灶一百八十,青州置灶五百四十六。又于邯鄲③置灶四,計終歲合收鹽二十萬九千七百二斛四升。軍國所資,得以周贍矣?!庇谑呛{}的收入成為當時主要財政來源。北周制鹽業(yè)仍由官營,有海鹽、池鹽、形鹽(掘地而得)及飴鹽,民眾取之,皆須納稅④。
7.造船業(yè)及制茶業(yè)均盛
江南多水澤,因此南朝的造船業(yè)頗發(fā)達;且較前朝有較大發(fā)展。陶季直《京邦記》記載:“宋孝武度六合,龍舟翔鳳以下,三千四十五艘,舟航之盛,三代二京無比?!弊阋妱⑺螘r造戰(zhàn)船極盛。陳朝時華皎亦在湘州造金翅大艦200艘。當時民間造船業(yè)亦甚發(fā)達,因此隋文帝恐吳越之間私造的大船因勢力結(jié)眾而造成亂事,遂下令江南凡有三丈以上之船,悉由官府沒收①。
隋代前后的船,載重量達萬斛至二萬斛。據(jù)《唐御覽》所記,孫吳時外來之船可載六七百人,載物可萬斛?!额伿霞矣枴分姓f明南朝已有載重二萬斛之大船。當時船速亦甚快,每船棹手有100余人者,《梁書》載“捷如風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