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忐忑的中國人
某報青年記者按約定時間到家中采訪,我見他的采訪提綱上赫然印著四個大字——忐忑中國。
不禁一怔,問:什么意思?
答:覺得這四個字具有概括性,打算作為采訪題目。
怔而又怔,又問:為什么是這四個字?
答:我在電話中聽您說的啊,您不認(rèn)為作為題目很好嗎?
我說的?——想了想,鄭重地予以糾正:前幾天我感冒,語言不清,你肯定聽錯了。我說的是“看客中國”。
于是輪到那青年一怔了,接著,有點兒不知所措地發(fā)起呆來。
問:是順著“忐忑中國”的思路提出問題的?
他默默點頭,臉頰上淌下汗來。看得出,倘我完全否定了他的采訪提綱,那將是他毫無心理準(zhǔn)備的事,采訪思路必然陷于空洞。
我趕緊遞給他紙巾。
他拭汗時,我寬慰道:別急。若以“忐忑中國”為題,我也是可以接受你采訪的嘛!
他頓時釋然:真的?
我笑了:當(dāng)然真的?!翱纯椭袊边@一題目,留待你以后采訪我。我今天先接受你關(guān)于“忐忑中國”的采訪如何?
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