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革是“頂層設計”的出路(6)

忐忑的中國人 作者:梁曉聲


因而,我曾以網(wǎng)絡對我們中國做出過另一種比喻——看客之中國。

我在創(chuàng)作電視劇《知青》時,每覺自己是在“走鋼絲”。一個情節(jié)、一個細節(jié)、一句臺詞,經(jīng)常猶豫再三,遲遲難以落筆。因為,倘考慮不周,寫了也白寫。不但白寫,也許還會成為劇本變成電視劇、電視劇被允許播出的障礙?!白咪摻z”者,雙手是須握著平衡桿的。我深知,我所能握的創(chuàng)作“平衡桿”,無非“極左”年代在人心里也還是未完全泯滅的人性之真、善、美而已。

于是想到,對于我們中國,也好有一比,曰“鋼絲駐足臺上的中國”。

走鋼絲者,不論從左向右,還是從右向左,總之先要登上駐足臺。那是開始邁向鋼絲前,唯一可以站立的一小塊地方,面積也就半張小學生課桌面兒那么大。而站在其上的,自然非是雜技表演者,而是中國的“大公仆”們。全中國都在望著他們,全世界也都在望著他們。握在他們手中的“平衡桿”,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因為各種各樣利益集團的難以限制的特權,腐敗以及社會財富分配的嚴重不公平,社會問題的多年積累,那樣的“平衡稈”本身便一頭極輕,一頭極重,是名副其實的“不平衡稈”,還不如什么都不握容易掌握平衡。但那本身不平衡的“平衡稈”,卻又是“大公仆”們情愿也罷,不情愿也罷,必須握在手中的。因為那也是他們的使命象征。

中國之改革,歷經(jīng)三十余年風風雨雨,走到今天,無論國人有多少失望,不滿甚至憤怨,有一點是肯定的——退是退不回去了。而且,原地踏步不前也不行。不前許多弊端不能從實際上得到解決,人民不再答應。若進,幾乎每一步都會面臨那些難以解決的新老問題,形同“走鋼絲”。

革命比造反復雜。

改革比革命復雜。今日之中國,改革之復雜性,又如同“戴著鐐銬舞蹈”。革命的一貫策略是借助群眾運動。所以革命在中國每曰“搞革命”、“鬧革命”。而改革因其復雜性,不能圖一時快哉地去“搞”、去“鬧”,要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比號召革命的說服工作難多了。

何況,國際國內(nèi),望向“鋼絲上”的目光中,確乎有等著幸災樂禍的看客的目光。

若中國的“大公仆”們,能以大智慧、大膽識走過一道道“鋼絲”,則我認為,完全可以斷定地認為,中國之當代史上,將必會記載下幾位值得國人發(fā)乎真心來紀念的名字。就像美國人民紀念華盛頓、林肯。

寫到此處,又將中國好有一比,曰“曾經(jīng)的游戲般的中國”。

小時候,我的同代男孩們,幾乎都喜歡撿冰棍簽子,攢冰棍簽子,玩“挑冰棍簽子”的游戲以搏輸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