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伊斯蘭音樂使用一套微分音系統(tǒng),按照這個(gè)系統(tǒng),音程(intervals,即一個(gè)音階上兩個(gè)音高[sounds或pitches]之間的距離)是(microtone),即小于半音(semitone)的音程——這是在爵士樂之前西方主流音樂中的最小音程。
聲樂最初在伊斯蘭文化中居支配地位,器樂只用于為歌詠伴奏。器樂后來在西班牙的倭馬亞統(tǒng)治者的庇護(hù)下贏得了自由。這些統(tǒng)治者是音樂家的大恩人,尤其是世俗音樂的大恩人(圖2.16)。蘇菲派賦予宗教音樂新的方向,他們追求宗教情感,鼓勵(lì)歌唱、頌唱和(recitative),或以演講似的方式進(jìn)行口頭交流。重大變化發(fā)生在土耳其,在那里,蘇菲派教團(tuán)的旋轉(zhuǎn)托缽僧舞將音樂引進(jìn)清真寺。
伊斯蘭世界各地的音樂家演奏許多樂器,它們代表三類樂器,淵源各有不同。這些樂器包括,屬于弦樂類的有琵琶(ud)、大琵琶(pandore)、不規(guī)則四邊形齊特拉琴(psaltery)、豎琴(harp)、吉他(qithara)和雷貝克琴(rabab,一種琵琶狀小提琴);屬于管樂類的有長笛(flute)、簧管(reed pipe)和號(horn);屬于打擊樂器類的有鈴鼓(tambourines,方鼓和圓鼓)、響板(castanets)和各種鼓,如定音鼓(naqqara,即小銅鼓[small kettle-drum])和手鼓(tabla,成雙的木鼓[a pair of wooden drums])等。這些樂器大多被吸收進(jìn)西方音樂,特別是由于十字軍東征期間的文化交流。
文化關(guān)鍵詞
伊斯蘭宗教學(xué)校(madrasah) 杰哈德(jihad)
頌歌(qasida) 阿達(dá)卜(adab)
情詩(ghazal) 瑪卡梅(maqamah)
阿拉伯花紋(arabesque) 書法(calligraphy)
鼓形壁(drum) 連拱廊(arcade)
清真寺(mosque) 吉布拉墻(qiblah)
宣禮塔(minaret) 講壇(minbar)
聚禮清真寺(congregational mosque) 禮拜五清真寺(Friday mosque)
門廳(iwan) 波斯微型畫(Persian miniature)
微分音(microtone) 宣敘(recit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