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確實存在過多妻制。描寫中國的多妻故事也許迎合了某些男性的性心理,所以這類題材的作品很容易得到市場。
我的朋友、意大利著名導演貝爾多魯奇導演的《末代皇帝》得到了巨大的成功。我在部長任上支持他完成了此片的拍攝。他描寫的皇帝與兩個妃子同時做愛的場面,其中對被單的起伏的表現(xiàn)或許是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因為中國古典詩詞中有時用對牙床、錦衾和羅帳的描寫來曲折地寫人們的性生活。然而,具體到中國皇帝,他同時與兩個女人做愛是不可能的,他們不是貓王,他們大都患有性無能癥,多妻制對男人也并非總是好的。當然,同時,中國的舊時代雖然允許男人特別是皇帝的多妻,從道德和風俗上是絕對不允許同時在同一張床上與一個以上的女人做愛的。群交和亂交,這在中國是沒有記錄的,它的發(fā)明權顯然是屬于現(xiàn)代西方社會。
上面提到的只是一個并不十分重要的細節(jié)。重要的是,貝爾多魯奇的電影表現(xiàn)了對中國人在近現(xiàn)代的遭遇的巨大同情,面對著歷史的沖突、歷史的曲折、歷史的考驗、歷史的挑戰(zhàn),個人常常是渺小的,個人的選擇余地是很有限的。那些動不動想教訓中國人的人,那些整天要給中國人上文明社會的ABC課的人,遇到了中國人在近現(xiàn)代遇到過的境遇,我不認為他們一定比中國人表現(xiàn)得更有道德或更智慧。
簡單的結論:
小說和電影對于“他者”的形象推廣,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小說和電影畢竟不一定可靠。
為取悅西方受眾而過分地編造,雖然可能取得市場上的成功,從藝術良心與藝術質量的角度來看,這不是很可取的。至于具體作品,還是要做整體評價,我前面提到過的張與貝的電影,從整體上看都是優(yōu)秀的成功的。
全球化的進程將使東方不再神秘,依靠神秘來吸引受眾,將不可能長期成功。我們(華人)與歐美人互為主體與他者,在以往許多代中國人的眼里,中國人才是主體,而歐美人正是他者異類。中國人也有過許多對歐美人、對“洋鬼子”的荒謬的描繪,許多外國人在中國的形象也并不佳妙。這需要一個過程來增進相互了解,需要一個過程學會更文明也更聰明地共處于一個多元的世界。
隨著亞洲的崛起,隨著中國的進步,我個人并不為中國人的形象問題而感到擔憂。中國人在開放過程中學到了許多好東西,發(fā)展與壯大了自己,這也增加了中國文化的自信,樹立了中國與中國人的日益良好的形象,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獲得了新的可能。中國在世界上不會永遠是“他者”。我們也從不認為具有五千年不間斷的文明史的中國是“他者”。這里需要的是交流。文化交流將對各方有益。友誼離不開正確的理解。